[发明专利]在役深海海底埋地管道地震-高压载荷联合加载试验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11129432.2 | 申请日: | 2017-11-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077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 发明(设计)人: | 樊志远;余建星;余杨;王华昆;王彩妹;刘晓强;李修波;谭玉娜;金成行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3/18 | 分类号: | G01N3/18;G01M7/06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程毓英 |
| 地址: | 300350 天津市津南区海***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深海 海底 管道 地震 高压 载荷 联合 加载 试验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役深海海底埋地管道地震‑高压载荷联合加载试验方法,所采用的装置包括舱体,舱体包括舱体主体(4)和舱盖(3);试验管件(30)位于舱体主体内部,前端连接有高温油输入硬管(24),其分别穿透管件前端法兰(23),经由前端法兰橡胶隔层(22)、前端连接法兰(21)和舱体前端法兰(20)后,与舱盖上的高温油输入孔(17)相连;在试验管件(30)的外部固定有管土作动筒(26),其上设有数据线穿出孔(29)。试验方法:关闭排水孔,利用进水孔向舱体内部注水,待注水完毕,静置一定时间,待管土作动筒内部土体为饱和水状态后,利用外部高温油设备,经由高温油输入孔向试验管件内部注入高温油,并通过高温油输出孔输出至高温油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深海在役埋地管道地震—高压联合加载试验装置,利用该装置,可以实现埋地管道同时受到高压及地震载荷的联合作用,可以近似模拟海底埋地管道在服役期间受到地震及海底地质灾害的作用,实现对在役海底埋地管道的安全评估。
技术背景
能源安全和世界经济的核心竞争力越来越依赖于对海洋资源的利用的和开发程度上,我国南海油气储量巨大,且大量为清洁能源,开采价值巨大。近些年来,我国在深海领域油气开发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浅海领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但在深海领域,尤其在我国南海领域,由于其环境复杂多变,且海底多地质灾害,使得油气开采难度骤然提升,涉及关键核心技术亟待解决。
深海输油管线在深海油气开发项目投资比重巨大,其设计建造及相关技术是深海油气资源开发的关键。输油管线作为海洋油气资源的生命线,其安全运行是深海油气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的重要保障。为保证油气输送管道的在位稳定性,工程实际中大多对油气输送管道采取埋设处理,其在运营过程中会受到高压、高温内流和地震载荷的作用,而南海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质条件,使得地震载荷成为埋地管道的主要控制载荷,所有的深海油气输送管道必须经过动载核算及试验验证,但由于其特殊的埋地环境,试验过程中需要同时施加高压—动载联合载荷,同时虑及管土耦合作用,一直以来是学界难题。
国内外的大量研究成果都表明,通过比例近似等相关原则,缩比尺试验结果可作为实际设计的参考标准。现今国内外在深海油气管道复合加载试验方法上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有:
1.在极限载荷研究方面,国内外大都通过建造专用压力设备开展试验,能够模拟的外部载荷单一,主要是在水压作用下的轴向力或弯矩对海底管道力学性能的影响,不能够实现在多种载荷联合作用下的局部稳定性试验,且在试验过程中不能考虑管土耦合相互作用;
2.埋地管道如考虑管土耦合作用的同时,施加地震载荷,国内外相关设备只能在常压下或浅水环境下开展类似试验,不能模拟深海管道所受到的高压载荷;
3.国内外相关装置不能够实现在高水压作用下,同时动力载荷,进行高压下的深海油气输送管道的动力测试试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可以模拟在役深海埋地管道地震—高压联合加载的试验方法。本发明引入了管土耦合作用,高温内流作用,外部高水压以及地震载荷,可以实现高温内流、外部高水压以及地震载荷联合加载。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在役深海海底埋地管道地震-高压载荷联合加载试验方法,所采用的装置包括舱体,舱体包括舱体主体(4)和舱盖(3);
舱体设置有若干开孔,包括数据采集孔(6),加压孔(7),垂向激震施加孔(8),侧向激震施加孔(11),底部开孔(10),侧向开孔(13),进水孔(14),排水孔(15),高温油输入孔(17)和高温油输出孔(16);在垂向激震施加孔(8)和侧向激震施加孔(11)处安装有激震装置,用于对管件径向施加振动载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294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换热器内胆上内盘管的固定结构
- 下一篇:一种应用于热水器上的阻垢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