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控对智能建筑节能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27207.5 | 申请日: | 2017-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806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瑞祥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1/62 | 分类号: | F24F11/62;F24F11/70;F24F11/84;F24F110/10;F24F110/20;F24F110/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31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建筑 节能 自控 温度湿度传感器 数字化控制 负荷变化 接口转接 空调环境 空调系统 控制设备 使用寿命 系统控制 组件整合 控制器 变频器 两通阀 焓差 搭配 运转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控对智能建筑节能方法,直接数字化控制,是一项构造简单操作容易的控制设备,它可借由接口转接设备随负荷变化作系统控制,可以让空调系统更有效率的运转,而且还可使系统在较佳的工况下运行,从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以及达到提供舒适的空调环境和节能之目的。它须与其它组件,如变频器、温度湿度传感器、焓差控制器、两通阀等组件整合搭配才能发挥功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节能领域,其中所涉及一种自控对智能建筑节能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智能建筑中,HVAC(采暖、通风和空调)系统所耗费的能量要占到大楼消耗的总能量的极大部分比例,大致在50%~60%左右。特别是冷冻机组、冷却塔、循环水泵和空调机组、新风机组,都是耗能大户。所以有必要发展有效的空调系统节能方法,尤其用是在改善现有大楼空调系统自动化上方面。
现有空调设备的运行状况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建筑能耗占全社会能耗的25%,其中建筑电器能耗占14%,今后比例还有可能上升。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传统建筑电气设备本身没有或很少采用有效地节能措施,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建筑中缺少先进的电气控制系统对传统电气设备进行有效地控制,从而产生人为和非人为的巨大能源消耗及能源浪费。在对典型公建的各种能耗所占比例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HVAC设备的能源消耗占了很大比率。HVAC设备包括风机盘管、加热、暖气片、空调、通风设备等,这些传统的建筑电气设备如极易产生大量能源浪费。通过分析在普通非智能化建筑中,HVAC设备能耗约占总能耗的72%,热水和照明等其他能耗约占总能耗的28%。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提供一种自控对智能建筑节能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控对智能建筑节能方法,直接数字化控制,是一项构造简单操作容易的控制设备,它可借由接口转接设备随负荷变化作系统控制,不仅为物业管理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可使系统在较佳的工况下运行,从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以及达到提供舒适的空调环境和节能之目的。它须与其它组件,如变频器、温度湿度传感器、焓差控制器、两通阀等组件整合搭配才能发挥功效。
这些组件的输入输出以模拟信号DC0~10V或低电流4-20mA作信号传送,送至DDC控制器。经内置软件作判别后反向输出信号来控制阀部件或变频器来调节空调。
系统利用硬件和软件来调整控制变数或依据操作人员的需要来控制制造程序。其中控制变数包括温度、压力、相对湿度、流量等。控制程序和设定点可利用软件输入电脑内,并能够在操作人员的键盘上进行修正,如此可以取代过去对硬件控制器的校正。系统亦可将检测到的温度、压力等控制变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本发明主要直接数字化控制,是一项构造简单操作容易的控制设备,它可借由接口转接设备随负荷变化作系统控制,不仅为物业管理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可使系统在较佳的工况下运行,从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以及达到提供舒适的空调环境和节能之目的。它须与其它组件,如变频器、温度湿度传感器、焓差控制器、两通阀等组件整合搭配才能发挥功效。
这些组件的输入输出以模拟信号DC0~10V或低电流4-20mA作信号传送,送至DDC控制器。经内置软件作判别后反向输出信号来控制阀部件或变频器来调节空调。
系统利用硬件和软件来调整控制变数或依据操作人员的需要来控制制造程序。其中控制变数包括温度、压力、相对湿度、流量等。控制程序和设定点可利用软件输入电脑内,并能够在操作人员的键盘上进行修正,如此可以取代过去对硬件控制器的校正。系统亦可将检测到的温度、压力等控制变数。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瑞祥电子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瑞祥电子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272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