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产香酵母及其产香酵母在枸杞果酒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26870.3 | 申请日: | 2017-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600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张金山;剧柠;孙康;徐桂花;赵智慧;马艳;韩振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夏红枸杞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16 | 分类号: | C12N1/16;C12G3/023;C12R1/645 |
代理公司: | 银川长征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4102 | 代理人: | 马长增 |
地址: | 750000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金凤区*** | 国省代码: | 宁夏;6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酵母 及其 枸杞 果酒 中的 应用 | ||
一种产香酵母GF‑60是一种通过枸杞种植园或枸杞果酒生产场所取材经过培养、分离、筛选和纯化获得的纯种的产香酵母GF‑60。本发明提供的产香酵母于2017年09月29日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No.14774。本发明还将产香酵母GF‑60菌株应用到枸杞果酒的酿造中。本发明中提供的产香酵母适用于多数品种的枸杞酿造枸杞果酒,主要针对枸杞果酒发酵过程中原料及工艺导致枸杞果酒酒体单薄、香气特征不明显的问题,在发酵初期及时补充产香酵母,改善了枸杞果酒的香气,提升了产品品质。该菌株弥补了商用产香酵母发酵枸杞果酒酒体单薄、香气不足的缺陷,提高了酒体的品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产香酵母及酿酒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产香酵母及产香酵母在枸杞果酒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发酵枸杞酒的酿造是一个复杂的微生物学过程,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直接影响着酒的色泽、口感、香气,枸杞中有效成分的保留。在影响果酒品质的众多因素中,枸杞品种、发酵工艺、发酵设备以及发酵微生物这四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最终决定了枸杞酒的品质。工业生产中,当枸杞品种和发酵工艺、发酵设备一旦确定,获得优良品质的发酵枸杞酒,所选用的酵母就变得至关重要。
高品质的枸杞果酒很大程度取决于香气和口感,而香气的主要来源是枸杞本身和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香气,但是相比较其他的果酒原料,枸杞果酒所用的原料自身的果香并不突出加之枸杞果酒酿造前需对枸杞果表面进行清洗,损失了枸杞果表面的产香酵母,且在后期工艺处理未对这一缺失进行弥补,导致生产的枸杞果酒酒体单薄、香气特征不明显、风格不突出等问题影响枸杞果酒的品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用于枸杞发酵的产香酵母。
还有必要提供一种采用产香酵母酿造枸杞果酒的方法。
一种产香酵母,适用于枸杞果酒的酿造,本发明提供的产香酵母于2017年09月29日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No.14774。
产香酵母CGMCCNo.14774为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 (Hanseniaspora uvarum),产香酵母CGMCCNo.14774为一种产香酵母菌株GF-60,该菌株在WL培养基上的菌落颜色为深绿色,菌落形态平坦,表面光滑、不透明,黄油状,显微镜下为柠檬形菌落。
一种采用产香酵母CGMCCNo.14774酿造枸杞果酒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收集枸杞果,并将枸杞果制备成枸杞果汁;
步骤二,将枸杞果汁入枸杞汁发酵罐并添加果胶酶和二氧化硫;
步骤三,接种,进行产香发酵,将产香酵母CGMCCNo.14774接入枸杞汁发酵罐中的发酵醪液中;
步骤四,酒精发酵,将接入的产香酵母CGMCCNo.14774枸杞发酵醪液发酵0~4天后,再进行酒精发酵;
步骤五,澄清过滤,将皂土和明胶复合下胶,依次倒入枸杞汁发酵罐中,边倒边搅拌至均匀,然后在温度为18℃~22℃的环境下澄清放置15d~16d,然后过滤,杀菌,装瓶,枸杞果酒成品完成。
步骤一中,所用的枸杞果为干果,将收集的枸杞干果粒选,剔除生靑果和霉烂果,并用纯净水喷淋冲洗、沥干,加入10倍纯净水复水提汁制成枸杞果汁;或者枸杞果为枸杞鲜果,将枸杞鲜果粒选,剔除生靑果和霉烂果,然后喷淋冲洗、沥干,加入8倍纯净水将枸杞鲜果压榨成枸杞果汁。
步骤二中,向枸杞汁发酵罐中添加的果胶酶的添加量为每一t的枸杞果汁中添加30g~50g的果胶酶,向枸杞汁发酵罐中添加40ppm~ 60ppm的6%二氧化硫。
在接种前进行成分的调整,向枸杞汁发酵罐中加入白砂糖和柠檬酸调整枸杞发酵醪液成分使含糖量达到150g/L,PH值在3.5~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夏红枸杞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宁夏红枸杞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2687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