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沩山毛尖茶树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26763.0 | 申请日: | 2017-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536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张玲;钟国桓;何崚;黄泽波;艾利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药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6/82 | 分类号: | A61K36/82;A61P25/28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沃园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416 | 代理人: | 徐晶 |
地址: | 510006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毛尖 茶树 提取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食品生产与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沩山毛尖茶树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沩山毛尖茶树提取物包括沩山毛尖茶树茎、根提取物,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取沩山毛尖茶树茎、根,洗净后晾干;S2采用热水浸提法分别对步骤S1所得茶树茎、根原料进行提取,提取次数为2次,得合并液;S3将合并液进行浓缩,预冻,得完全冰冻的浓缩提取物液;S4将预冻的浓缩提取物液冻干。本发明提供的沩山毛尖茶树茎、根提取物能延长氧化胁迫条件下秀丽隐杆线虫的存活时间,促进体内活性氧自由基的清除,降低体内活性氧自由基的水平,还能降低老年痴呆疾病型秀丽隐杆线虫的瘫痪率,具有抗氧化和神经保护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生产与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沩山毛尖茶树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茶树是山茶科植物,CamelliasinensisL.,我国最早的茶专著唐·陆羽《茶经》开篇就是“茶之源”,描述了茶的产地和形态,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茶叶产地众多。许多有关茶或药茶的读物中,经常引一段话“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毒,得茶而解之”,我国宋代,具有保健治疗作用的“茶汤”曾盛极一时,帮助人们调整脾胃功能,预防疾病。现代对茶的研究集中于从茶叶干成品中提取的茶多酚、多糖、咖啡因、茶氨酸和糖蛋白等用于含量、结构及功能研究,发现茶叶具有抗氧化、免疫调节、抗肿瘤、抗辐射、降血糖及抗病毒等多种药理学活性。茶是一种药用价值很高的植物,1964年6月,美国颁布新的药品法以来第一个植物药VeregenTM,就是从绿茶中提取的儿茶素类和其他绿茶组分的混合物。
目前,市场上开发的茶产品种类繁多,其中对绿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功能的应用和研究最多。茶多酚是绿茶中的主要抗氧化活性成分,茶多酚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其邻苯二酚结构可有效地捕获超氧阴离子,形成较为稳定的酚氧自由基,减轻DNA的氧化损伤,保护生物体免受自由基的氧化损伤。此外,茶叶多酚还能够通过血脑屏障,改善大脑功能,对抗有毒物质引起的神经毒性和神经退行性病变,譬如阿尔兹海默症,具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
茶树茎、根成分与叶相似,而含量不同,叶、枝、根都含多酚化合物、多糖与咖啡碱等。目前,对茶树茎、根提取物的相关报道较少,且已有的对茶树根水煎剂的研究集中于研究抗炎镇痛、降尿酸、抗痛风、治疗高脂血症、防治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等功效。但是,茶树茎、根部位提取物的体内抗氧化和神经保护方面的生物活性研究仍鲜有报道。因此,对具有体内抗氧化、神经保护作用的茶树茎、根的制备和研究,对其在食品开发及对自由基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预防治疗上的应用有重大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沩山毛尖茶树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沩山毛尖茶树提取物能够延长氧化胁迫条件下秀丽隐杆线虫的存活时间,促进体内活性氧自由基的清除,降低体内活性氧自由基(ROS)的水平,同时,还能降低老年痴呆疾病型秀丽隐杆线虫的瘫痪率,具有体内抗氧化和神经保护作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沩山毛尖茶树提取物,包括沩山毛尖茶树茎、根提取物,所述沩山毛尖茶树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取沩山毛尖茶树茎、根,洗净后晾干,得茶树茎、根原料;
S2采用热水浸提法分别对步骤S1所得茶树茎、根原料进行提取,分两次浸提,过滤后收集滤液,合并两次滤液,并搅拌均匀,得合并液;
S3将步骤S2所得合并液进行浓缩,得浓缩提取物液,将上述浓缩提取物液装入冷冻管中,封口,置于-80℃冰箱预冻至浓缩提取物液完全结冰,得完全冰冻的浓缩提取物液;
S4将步骤S3所得完全冰冻的浓缩提取物液用封口膜封住冷冻管,并用针头密集扎出细小的洞后,置于-70℃真空冷冻干燥机中冻干成粉末,4℃储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药科大学,未经广东药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267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