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靶组织特异性抗原结合分子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26750.3 | 申请日: | 2013-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640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发明(设计)人: | 井川智之;丹波茂郎;辰巳加奈子;清水骏;门野正次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外制药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7K16/00 | 分类号: | C07K16/00;C07K16/18;C07K16/24;C07K16/28;C07K16/30;C07K16/44;G01N33/68;A61K39/395;A61P29/00;A61P35/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吴小明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织 特异性 抗原 结合 分子 | ||
1.含有抗原结合结构域的抗原结合分子的筛选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通过比较在不同浓度的靶组织特异性化合物的存在下的抗原结合结构域的抗原结合活性,选择抗原结合活性根据靶组织特异性化合物的浓度而变化的抗原结合结构域,所述靶组织特异性化合物是低分子化合物且不是生物高分子,其中所述抗原结合分子含有抗体重链可变区(VH)和抗体轻链可变区(VL),其中所述靶组织特异性化合物是选自下述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具有嘌呤环结构的核苷、氨基酸及其代谢产物、脂质及其代谢产物、糖代谢的一次代谢产物、和烟酰胺及其代谢产物。
2.权利要求1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a)测定靶组织特异性化合物的第一浓度存在下的抗原结合结构域的抗原结合活性;
(b)测定靶组织特异性化合物的第二浓度存在下的抗原结合结构域的抗原结合活性,其中所述第二浓度与所述第一浓度不同;和
(c)选择所述化合物的第一浓度存在下的抗原结合活性与所述化合物的第二浓度存在下的抗原结合活性不同的抗原结合结构域。
3.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浓度比所述第一浓度高,且在(c)中选择的抗原结合结构域是所述化合物的第二浓度存在下的抗原结合活性比所述化合物的第一浓度存在下的该抗原结合结构域的抗原结合活性高的抗原结合结构域。
4.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浓度为零。
5.权利要求1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a)在靶组织特异性化合物的第一浓度存在下使抗原结合结构域或者抗原结合结构域的文库与抗原接触;
(b)将在(a)中与抗原结合的抗原结合结构域暴露于靶组织特异性化合物的第二浓度,其中所述第二浓度与所述第一浓度不同;和
(c)选择(b)中与抗原解离的抗原结合结构域。
6.权利要求5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浓度比所述第一浓度低。
7.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浓度为零。
8.权利要求1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a)在靶组织特异性化合物的第一浓度存在下使抗原结合结构域或者抗原结合结构域的文库与抗原接触;
(b)选择在(a)中未与抗原结合的抗原结合结构域;
(c)在靶组织特异性化合物的第二浓度存在下使(b)中选择的抗原结合结构域与抗原接触,其中所述第二浓度与所述第一浓度不同;和
(d)选择(c)中与抗原结合的抗原结合结构域。
9.权利要求8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浓度比所述第一浓度高。
10.权利要求9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浓度为零。
11.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i)培养用载体转染的细胞,该载体可操作地连接有编码所选择的抗原结合结构域的多核苷酸;和
(ii)从(i)中培养的细胞的培养基收集含有抗原结合结构域的抗原结合分子。
12.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抗原结合分子为抗体片段。
13.权利要求1至10和12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靶组织是癌组织。
14.权利要求13的方法,其中,所述靶组织特异性化合物是癌组织特异性化合物,其中所述癌组织特异性化合物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癌细胞特异性代谢产物、浸润于癌组织的免疫细胞特异性代谢产物、和癌组织的基质细胞特异性代谢产物。
15.权利要求1至10和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靶组织是炎性组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外制药株式会社,未经中外制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2675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