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路系统管接头气密性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26297.6 | 申请日: | 2017-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433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孙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玄同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28 | 分类号: | G01M3/28 |
代理公司: | 合肥九道和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4154 | 代理人: | 胡发丁 |
地址: | 24662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路 系统 管接头 气密性 试验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路系统管接头气密性试验装置,包括设置在工作台上的支架,工作台上设置有实施对管接头夹持的夹具,夹具位于水平移动机构上水平间隔设置多个,水平移动机构驱动夹具水平方向往复移动,夹具的移动路径上设置有气密性试验工位,封气机构分别实施对管接头的第一支管、分路管以及第二支管的管口的封堵,支架的上端还设置有主封气机构用于实施对阀口的封堵,主封气机构的封气端设置有导气口与阀口导通,导气口设置有气体流量传感器用于检测导气口的气体导入量,水平移动机构驱动夹具位于该气密性试验工位往复移动,该试验装置可提高气密性检测准确度的同时,还能提高检测效率,适用于大规模的工业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路系统管接头气密性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设备的液压油路系统对气密性要求极高,液压油路系统中应用的管接头是连接液压油路的重要部件,管接头多为铸件,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铸件本身会由于浇铸的过程中而产生细微的孔隙,如若未经过检验的管接头直接应用在液压油路中,势必造成系统漏油的严重问题。
结合图1所述,对于该种类型的管接头A包括主管a,主管a的一端设置有阀口b,主管a的另一端设置与设备系统底座安装的固定销c,主管a的管身上分别开设有第一、第二支管d、e,第一支管d的管身上设置有分路管f,在第二支管e的管口设置有扣件g,扣件g是后续单独装配在管路上的,该管接头通过铸造完成后,必须检查气密性,现有技术中,有针对于一般的铸造件开发的气密性试验设备,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气密性试验设备一般只能针对一个铸造件进行检测,检测效率较低,而且针对该种类型的管接头还未出现专门的气密性试验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油路系统管接头气密性试验装置,可提高气密性检测准确度的同时,还能提高检测效率,适用于大规模的工业生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油路系统管接头气密性试验装置,包括设置在工作台上的支架,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实施对管接头A夹持的夹具,所述夹具位于水平移动机构上水平间隔设置多个,水平移动机构驱动夹具水平方向往复移动,所述夹具的移动路径上设置有气密性试验工位,该试验工位包括所述支架的上设置有三个封气机构,所述封气机构分别实施对管接头A的第一支管d、分路管f以及第二支管e的管口的封堵,所述支架的上端还设置有主封气机构,所述主封气机构用于实施对阀口b的封堵,所述主封气机构的封气端设置有导气口与阀口b导通,所述导气口设置有气体流量传感器用于检测导气口的气体导入量,所述水平移动机构驱动夹具位于该气密性试验工位往复移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备的技术效果为:启动上述的三个封气机构将气密性试验工位处夹具内的管接头A的第一支管d、分路管f以及第二支管e的管口堵住,只预留出一个进气口,主封气机构在实施实施对阀口b封堵的同时,利用主封气机构的封气端设置的导气口与阀口b导通,从而向该管接头A内通入检测气体,利用导气口设置的气体流量传感器,当检测到有流量变化时,即可判断该管接头A的气密性不合格,当流量传感器在设定时间内恒定,则可以判断该管接头A的气密性合格,并且通过上述的水平移动机构驱动夹具位于该气密性试验工位往复移动,从而逐个实现对管接头A的气密性进行检测,该试验装置可提高气密性检测准确度的同时,还能提高检测效率,适用于大规模的工业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管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夹具夹持管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水平移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和图6是气密性试验装置两种视角的轴测图;
图7是气密性试验装置移出支架后的轴测图;
图8是图7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玄同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玄同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2629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