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经编间隔织物负泊松比热定型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26165.3 | 申请日: | 2017-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0013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6 |
发明(设计)人: | 马丕波;蒋高明;缪旭红;万爱兰;陈晴;丛洪莲;常玉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D06C7/02 | 分类号: | D06C7/02 |
代理公司: | 23211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勇<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21412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间隔 织物 泊松比 热定型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经编间隔织物负泊松比热定型装置及方法,属于纺织机械领域。该装置包括三对以上尺寸一致的辊筒和多个夹板,每对辊筒均为齿轮状,并以相同的间隔距离依次设置在同一水平上,多个夹板分别位于每对辊筒之间,构成经编间隔织物的传输通道,适用于市场上常见的经编间隔织物。热定型装置中的各对辊筒之间的垂直距离、各对辊筒间距、夹板的夹持间距、各对辊筒的转动速度均可调,具有很强适应性,可适应不同厚度的经编间隔织物,也可根据所需性能的差异调整定型参数;并且该热定型装置操作简单,负泊松比效果显著且可调,易于成本控制且产业化可行性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经编间隔织物负泊松比热定型装置及方法,属于纺织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常规材料通常表现为正泊松比,即拉伸时材料垂直于拉伸方向变窄,压缩时垂直于拉伸方向变宽。负泊松比材料又称拉胀材料,与正泊松比材料相反,在拉伸时材料垂直于拉伸方向变宽,压缩时材料垂直于压缩方向变窄。通常均匀各向同性材料可能的泊松比范围是-1~0.5,而各向异性固体材料的泊松比范围可能更大。大多数金属材料的泊松比值在0.25至0.35之间,橡胶的泊松比值接近0.5,几乎不可压缩,木塞的泊松比值接近于0,而具有负泊松比的工程材料几乎是不存在的。目前有大量的负泊松比材料被发现、制备与合成,主要可分为天然材料、聚合物、复合材料、织物四大类。与传统材料相比,负泊松比材料的很多性能得到了增强,如机械性能、抗压痕性、断裂韧性、能量吸收性等,从而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在针织领域实现负泊松比纺织材料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直接通过织物对织物结构的设计形成具备负泊松比性能的结构,二是通过特殊的定型方法对将常规结构的织物按照所需的负泊松比结构模型进行定型,从而形成具备负泊松比性能的结构。目前对负泊松比织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原料规格的选择、织物结构的设计和织造参数设置上。
目前市场上常用的经编间隔织物,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结构主要由两个表层织物和连接两个表层织物的间隔丝组成,表层织物的原料是任何普通常规化纤复丝,间隔丝的原料可以是任何具有一定硬挺度的普通常规化纤单丝;表层织物的结构为六角网眼,如图2所示,间隔丝为如图3所示的直立型排列。尽管现在普通经编间隔织物的生产工艺比较成熟,但要使普通经编间隔织物具备负泊松比效果,还需要采用特殊的定型方式和定型装置,使织物形成具备负泊松比效果的结构。在负泊松比经编间隔织物的设计和制备中,通过采用现有设备进行工艺设计来实现织物的负泊松比性能是首选,但实践证明,仅仅利用工艺的调整很难使织物实现显著的负泊松比效果,而且获得的负泊松比效果也难以长期维持,耐久性较差。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经编间隔织物负泊松比热定型的研究。因此这种特殊的负泊松比定型装置在目前的研究以及市场领域均处于空白状态。
发明内容
为填补目前该领域的空白,本发明提供一种经编间隔织物负泊松比热定型装置。
本发明的一种经编间隔织物负泊松比热定型装置,包括进布区、热定型区和出布区,所述热定型区包括三对以上尺寸一致的辊筒和多个夹板,每对辊筒均为齿轮状,并以相同的间隔距离依次设置在同一水平上,多个夹板分别位于每对辊筒之间,构成经编间隔织物的传输通道。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若辊筒的数量为三对或四对,则所述经编间隔织物初始经过的前两对辊筒之间为预热区,其余各辊筒之间为高温定型区;若辊筒的数量为五对以上,则所述经编间隔织物初始经过的前三对辊筒之间为预热区,其余各辊筒之间为高温定型区。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预热区的温度为100℃~120℃。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高温定型区的温度为150℃~230℃。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每个竖直方向上的辊筒相连并与第一丝杠螺母副连接;每个水平方向上的辊筒相连并与第二丝杆螺母副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丝杆杠螺母副和所述第二丝杆螺母副的一端分别通过轴联器与电动机相连,另一端分别与监测仪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261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汉麻面料纺织设备
- 下一篇:一种新型梭织网定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