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手机智能化助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25415.1 | 申请日: | 2017-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5638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9 |
发明(设计)人: | 李春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恒驿站数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235 | 分类号: | H04N5/235;H04M1/725;G06T3/00;G06K9/36;G06K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力量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04 | 代理人: | 宋林清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海淀区信***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机 用户输入设备 光模式 智能化 按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机智能化助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使用用户输入设备,设置在手机上,用于根据用户的操作,控制手机进入助光模式或控制手机进入非助光模式;其中,所述用户输入设备为按钮,设置在手机的外壳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手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机智能化助拍方法。
背景技术
最被看好的手机电视技术方式是通过整合数字电视和移动电话的方式。这种方式需要在手机终端上安装微波数字电视接收模块,可以不通过移动通信网络的链路,直接获得数字电视信号。
手机数字电视标准只有欧洲的DVB-H和日本的单频段转播标准。DVB-H全称为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 Handheld,它是欧洲的数字电视标准组织(DVB)为通过地面数字广播网络向便携/手持终端提供多媒体业务所制定的传输标准。
DVB-H标准依托DVB-T传输系统,通过增加一定的附加功能和改进技术使手机等便携设备能够稳定地接收广播电视信号。DVB-H标准获得了DVB技术研讨小组的批准。日本则在其微波数字电视播放方式“ISDB-T”标准之下,制定了“单波段播放”规范。尽管这两种技术规范的功能相当,它们之间仍有很大区别。单波段广播是将频率分割、缩小了带宽,而DVB-H则采用时分数字多媒体广播的带宽、以脉冲方式发送各频道的数据。一般情况下,除接受所需频道的数据外,调谐器电路在其它时间均处于关闭状态,因此可有效减少耗电。
发明内容
现有技术中,手机的开发除了关注于例如手机电话等内容方面的软硬件升级,还需要一些必要的辅助功能,例如,辅助拍摄功能。现有技术中也存在一些本地为异地拍摄设备的拍摄提供助拍光源的技术方案,但提供的助拍光源的光量是固定的,无法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适应的助拍光量,导致助拍效果不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手机智能化助拍方法,能够基于定制的图像识别结果,调整本地助拍光量,提高助拍效果。
为此,本发明至少具备以下几个重要的发明点。
(1)通过多个有针对性的图像处理设备,提高了光斑识别的准确性,以及基于监控图像中的光斑大小,确定是否启动发光设备的助拍操作以及确定发光设备的发光强度,提高了助拍的效率;
(2)控制高清摄像头在基于用户操作进入助光模式时,以低帧率对手机所在场景进行图像拍摄,降低了手机的能耗。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手机智能化助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使用用户输入设备,设置在手机上,用于根据用户的操作,控制手机进入助光模式或控制手机进入非助光模式;其中,所述用户输入设备为按钮,设置在手机的外壳上。
优选地,所述用户输入设备为触摸屏,集成在所述手机的显示屏上。
优选地,还包括:
使用高清摄像头,设置在手机的外壳上,与所述用户输入设备连接,用于在手机进入助光模式时,以低帧率对手机所在场景进行图像拍摄,以获得对应的高清助光图像,还用于在手机进入非助光模式时,以高帧率对手机所在场景进行图像拍摄,以获得对应的高清实景图像。
优选地,还包括:
使用仿射变换设备,用于接收所述高清助光图像,确定所述高清助光图像中的背景复杂度,基于所述背景复杂度确定对所述高清助光图像进行平均分割的图像碎片数量,所述背景复杂度越高,对所述高清助光图像进行平均分割的图像碎片数量越多,对各个图像碎片分别执行基于图像碎片扭曲度的仿射变换处理操作以获得各个仿射变换碎片,图像碎片扭曲度越大,对图像碎片执行的仿射变换处理操作强度越大,将各个仿射变换碎片进行组合以获得已变换图像;
使用强度分析设备,与所述仿射变换设备连接,用于接收所述仿射变换设备输出的各个分块的不同强度,并基于各个分块的各个强度确定对所述高清助光图像执行仿射变换的平均强度,输出所述平均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恒驿站数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恒驿站数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254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