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竖盘式自动播秧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24946.9 | 申请日: | 2017-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909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30 |
发明(设计)人: | 冯国禄;吴月明;冯国顺;潘宇晨;何维;龚军慧;冯雅岚;吴侃 | 申请(专利权)人: | 钦州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C11/00 | 分类号: | A01C11/00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5107 | 代理人: | 黄玮 |
地址: | 535011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竖盘式 自动 播秧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竖盘式自动播秧机,其送秧装置包括秧盘左右移动机构和秧盘前后移动机构,多排秧盘竖架设于秧盘前后移动机构上,各秧盘竖架上设有上、下的多排秧盘插格,多个秧苗竖盘并排插放于各秧盘插格内,各秧苗竖盘内按矩阵布置有前、后向的秧筒;其播秧装置设于送秧装置前方的行走装置上,其播秧框架设于左、右的前后滑动机构上并前、后往复运动,播秧框架内设有前、后几排间隔于秧盘竖架之间的播秧杆,各播秧杆的左、右端设于左、右同步升降机构上,各播秧杆的后侧杆体上均匀间隔设有推秧柱销。本发明可实现自动化式播秧,既不影响杂交水稻的产量,又能快速实现自动大田播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具体为一种竖盘式自动播秧机。
背景技术
杂交水稻指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这就是杂交水稻。
杂种优势是生物界普遍现象,利用杂种优势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是现代农业科学的主要成就之一。
水稻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现象,主要表现在生长旺盛,根系发达,穗大粒多,抗逆性强等方面,因此,利用水稻的杂种优势以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一直是育种家梦寐以求的愿望。
但是,水稻属自花授粉植物,雌雄蕊着生在同一朵颖花里,由于颖花很小,而且每朵花只结一粒种子,因此很难用人工去雄杂交的方法来生产大量的第一代杂变种子,所以长期以来水稻的杂种优势未能得到应用。
现今杂交水稻是通过不同稻种相互杂交产生的,而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对配制杂交种子不利,所以对其要进行两个不同稻种杂交。但是限于现今技术,为使水稻能进行正常的自花授粉,很多都是采用手动播秧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杂交水稻大规模种植的发展;而现今市场的也存在着播秧机,但是这些插秧机只能用来插秧普通的水稻,因为杂交水稻的秧苗不宜过多,而且是按一定的距离来插秧,公秧和母秧的所插的位置也是不一样,故现今市场上的插秧机很难满足对杂交水稻的插秧要求,如果强行使用现在市场上的插秧机来实现对杂交水稻的插秧,将会大大缩减杂交水稻的产量,所以现今的杂交水稻仍采用大量的人工插秧以及抛秧的形式来实现这一插秧的过程。
发明内容
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实现了整个杂交水稻自动送秧播秧的竖盘式自动播秧机。
本发明竖盘式自动播秧机,其技术方案包括行走装置,送秧装置和播秧装置,所不同的是:
1、所述送秧装置包括秧盘左右移动机构和秧盘前后移动机构,所述秧盘左右移动机构设于行走装置上,所述秧盘前后移动机构设于秧盘左右移动机构上,前、后的多排秧盘竖架设于秧盘前后移动机构上,各秧盘竖架上设有上、下的多排秧盘插格,左、右的多个秧苗竖盘并排插放于各秧盘插格内,各秧苗竖盘内按矩阵排布方式布置有前、后向的秧筒。
2、所述播秧装置设于送秧装置前方,包括可供秧盘前后移动机构进入且在其内左、右移动的播秧框架,所述播秧框架设于左、右的前后滑动机构上,播秧框架在曲柄连杆机构带动下前、后往复运动,播秧框架内设有前、后几根与秧盘竖架间距一致的播秧杆,各播秧杆的左、右端设于左、右同步升降机构上,各播秧杆的后侧杆体上均匀间隔设有向后的推秧柱销。
所述秧盘左右移动机构的一种结构包括设于行走装置上的前、后导轨以及与前、后导轨滑动配合的前、后滑条块,左右移动架设于前、后滑条块上,所述左右移动架的驱动为左右移动电机带动的左右丝杆螺母副。
所述秧盘前后移动机构的一种结构包括设于左右移动架上的左、右导轨以及与左、右导轨滑动配合的左、右滑条块,多排秧盘竖架通过前后移动架设于左、右滑条块上,所述前后移动架的驱动为前后移动电机带动的前后丝杆螺母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钦州学院,未经钦州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2494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