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真空助力器外壳用铝合金带材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23607.9 | 申请日: | 2017-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3992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发明(设计)人: | 吴建新;郑智滨;黄瑞银;冉继龙;刘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铝东南材料院(福建)科技有限公司;中铝瑞闽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21/08 | 分类号: | C22C21/08;C22F1/047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15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真空助力器 铝合金带材 新能源汽车 制备 成形性能 带材板形 复杂成形 钢制外壳 耐腐蚀性 强度要求 噪音能力 铝合金 平直度 伸长率 带材 翻边 减重 深冲 衰减 屈服 震动 吸收 制作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真空助力器外壳用铝合金带材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所制得的铝合金带材的抗拉强度达到220‑255MPa,屈服强度达到105‑135MPa,伸长率≥21%,带材板形平直度≤20 I;既有良好的成形性能,可以满足真空助力器外壳三次深冲、两次翻边的复杂成形工艺,又能满足真空助力器外壳对材料的强度要求;本发明所制得的铝合金的带材制作真空助力器外壳与钢制外壳相比,减重约50%,耐腐蚀性更好,吸收和衰减震动及噪音能力得到明显改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铝合金带材的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真空助力器外壳用铝合金带材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真空助力器是整车伺服制动系统中关键安全件,该零件外壳的成形材料较薄,形状复杂特殊,拉深过程中变形较大,成形比较困难。目前主要用钢板冲压而成,存在零件外壳重量较大,耐腐蚀性较差,吸收和衰减震动及噪音能力较低。随着伺服制动更多的应用,开发更具可靠性,重量更轻和吸能性更好的铝合金外壳真空助力器是制动发展的必然趋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中等强度、良好成形性能、耐腐蚀性能以及板形质量佳的新能源汽车真空助力器外壳用铝合金带材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能源汽车真空助力器外壳用铝合金带材,成分按质量分数计为: Fe 0.10-0.30%、Si 0.05-0.15%、Cu 0.01-0.10%、Mn 0.25-0.50%、Mg2.6-3.5%、Cr 0.01-0.15%、Zn0.01-0.20%、Ti 0.01-0.05%,余量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一种制备如上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真空助力器外壳用铝合金带材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按铝合金带材的成分,将铝合金原料经熔炼、炉内氮气喷粉精炼、在线除气除渣后,用半连续铸造法将精炼后的铝液铸造成铝合金扁铸锭;
(2)扁铸锭经锯头、铣面后,进入加热炉加热,加热温度为480-560℃,并保温4-12h;
(3)出炉后先将锭坯经热粗轧机轧成21-26mm厚的中间坯,再通过热精轧机连轧至2.0-3.5mm厚的热轧带材,热精轧机终轧温度控制在320-360℃;
(4)在冷轧机上将热轧带材进行冷轧至一定的厚度,根据成品厚度预留20-40%的成品冷轧加工率;
(5)将冷轧后的带材进行中间退火,退火时炉内充保护惰性气体,炉内氧含量低于1000ppm,退火温度为320-400℃,卷材到温3-6h后取出,风冷却至常温;
(6)将退火后的铝带材在冷轧机上轧制至成品厚度;
(7)将步骤(6)处理的铝带材经拉弯矫直机列清洗、拉伸矫直;
(8)将步骤(7)处理后铝带材进行成品退火,退火温度为280-340℃,卷材到温2-6h后取出,风冷却至常温;
(9)将步骤(8)得到的铝带材在纵切机上进行切边或分条成所需要的规格,制得新能源汽车真空助力器外壳用铝合金带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所制得的铝合金带材的抗拉强度达到220-255MPa,屈服强度达到105-135MPa,伸长率≥21%,带材板形平直度≤20 I;既有良好的成形性能,可以满足真空助力器外壳三次深冲、两次翻边的复杂成形工艺,又能满足真空助力器外壳对材料的强度要求;
2)本发明所制得的铝合金的带材制作真空助力器外壳与钢制外壳相比,减重约50%,耐腐蚀性好,吸收和衰减震动及噪音能力得到明显改善。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铝东南材料院(福建)科技有限公司;中铝瑞闽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铝东南材料院(福建)科技有限公司;中铝瑞闽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2360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