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深度卷积对抗网络模型的人脸生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22611.3 | 申请日: | 2017-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443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周智恒;李立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N3/04;G06N3/0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45 | 代理人: | 李斌 |
地址: | 511458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深度 卷积 对抗 网络 模型 生成 方法 | ||
1.一种基于深度卷积对抗网络模型的人脸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人脸生成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S1、构造原始生成对抗网络模型,通过生成器生成图像输入至判别器进行网络训练;
S2、构造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充当生成器与判别器;
S3、初始化随机噪声,输入生成器中;
S4、将人脸图像数据集输入判别器中进行训练;
S5、将人脸识别操作得到的损失函数输入生成器进行后续训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深度卷积对抗网络模型的人脸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S4具体过程如下:
S41、准备人脸图像的数据集;
S42、将生成器生成图像与人脸图像数据集一并输入判别器进行训练;
S43、分析损失函数,调整每次迭代过程中生成器与判别器的训练次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深度卷积对抗网络模型的人脸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S43中分析损失函数,调整每次迭代过程中生成器与判别器的训练次数具体如下:
设定生成器的损失函数为A,判别器的损失函数为B,在每次迭代的过程中,若A-B为正,则增加生成器的训练次数,否则增加判别器的训练次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深度卷积对抗网络模型的人脸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损失函数的表达式为:
其中,D(x)表示判别器对图像的判别,pr表示数据集图像的分布,pg表示生成图像的分布,λ为超参数,为梯度,E为取均值的操作符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2261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