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抑制轨道电路谐波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20928.3 | 申请日: | 2017-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924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明;李文涛;王智新;杨晓峰;杨轶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01 | 分类号: | H02J3/01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联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94 | 代理人: | 王冲;吴鑫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丰台区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抑制 轨道电路 谐波 装置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抑制轨道电路谐波的装置安装于轨道电路中,轨道电路包括平行的第一线路、第二线路,装置包括:机械节空心线圈、调谐匹配单元;机械节空心线圈的第一端与轨道电路的第一线路连接,机械节空心线圈的第二端与轨道电路的第二线路连接;调谐匹配单元与轨道电路连接,且与机械节空心线圈并联形成并联谐振电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抑制轨道电路谐波的装置,其中的机械节空心线圈用于平衡牵引电流和稳定调谐区阻抗,可以过滤工频干扰,机械节空心线圈与调谐匹配单元并联形成并联谐振电路,形成轨道电路接收端极阻抗,能够将有效的移频信号传入室内,同时防止谐波对室内设备造成干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抑制轨道电路谐波的装置。
背景技术
轨道电路由钢轨线路和钢轨绝缘构成的电路,用于自动、连续检测这段线路是否被机车车辆占用,也用于控制信号装置或转辙装置,以保证行车安全的设备。如图1所示,电气化铁道传导性干扰,也即不平衡牵引电流与轨道电路的信号电流有共同的传输通道。在实际应用中,会有不平衡因素导致钢轨中的牵引电流不再相等,这样就形成了差模电流,差模电流和受端阻抗形成受端轨面电压,受端轨面电压传至室内接收设备,其中牵引电流形成的差模电流的直流分量、工频基波和谐波成分都将对轨道电路的信号电流产生影响。当牵引电流中的谐波频率和采用频率的关系一定时,必然发生信号的混叠,若高频混叠的量足够高时,会发生如下现象:(1)轨出和分线采集器电压波动,微机监测的采集电压信号波动,剧烈时引发监测报警;(2)接收器延迟落下:因谐波干扰电压持续且高于接收器的判断门限,此时缓放时间超过规定值,导致联锁不能解锁。因此,轨道电路设备需要从系统设计方面对传导性干扰进行防护。
目前,针对抑制牵引电流中的谐波成分,可以在每个轨道电路区段的机械节旁边并联上扼流变压器和站内匹配单元。但是现有的站内匹配单元只有变压器模块和防雷模块,不具有抑制工频高次谐波的干扰的谐振电路,这样就会导致干扰信号未经过过滤而直接通过变压器进入室内,对室内的设备造成干扰。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抑制轨道电路谐波的装置,以消除对室内的设备造成干扰的技术问题。
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抑制轨道电路谐波的装置,所述装置安装于轨道电路中,所述轨道电路包括平行的第一线路、第二线路,所述装置包括:机械节空心线圈、调谐匹配单元;
所述机械节空心线圈的第一端与所述轨道电路的第一线路连接,所述机械节空心线圈的第二端与所述轨道电路的第二线路连接;
所述调谐匹配单元与所述轨道电路连接,且与所述机械节空心线圈并联形成并联谐振电路。
可选的,在本发明的其他抑制轨道电路谐波的装置中,所述机械节空心线圈包括串联的第一电阻元件、第二电感元件;
所述第一电阻元件的第一端与所述轨道电路的第一线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元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感元件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元件的第二端与所述轨道电路的第二线路连接。
可选的,在本发明的其他抑制轨道电路谐波的装置中,所述第一电阻元件、所述第二电感元件设置有第一配置参数,具有所述第一配置参数的所述第一电阻元件、所述第二电感元件安装于第一频率的轨道电路。
可选的,在本发明的其他抑制轨道电路谐波的装置中,所述第一电阻元件、所述第二电感元件设置有第二配置参数,具有所述第二配置参数的所述第一电阻元件、所述第二电感元件安装于第二频率的轨道电路。
可选的,在本发明的其他抑制轨道电路谐波的装置中,所述调谐匹配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轨道电路连接,所述调谐匹配单元的第二端通过电缆与室内设备连接。
可选的,在本发明的其他抑制轨道电路谐波的装置中,所述调谐匹配单元包括:调谐单元、匹配单元、第二电感元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209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