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污染地下水修复的横向去污生物管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20363.9 | 申请日: | 2017-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335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5 |
发明(设计)人: | 郑久存;陈惠明;严汝文;侯志强;邓灿;陈伟锋;易升泽;曹永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电建水环境治理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02F3/10;C02F103/06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黄志云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污染 地下水 修复 横向 去污 生物 | ||
本发明属于污染地下水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提供了一种用于污染地下水修复的横向去污生物管,所述横向去污生物管包括从外往内依次设置的外管、内网管和填充内芯,所述填充内芯由所述内网管包覆、并套设在所述外管的管道内,其中,所述外管开设有孔洞,所述内网管为管状金属丝网,所述填充内芯的填充材料为纤维素。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污染地下水修复的横向去污生物管,所述纤维素由所述内网管包覆、并套设在所述外管的管道内,可强化地下水收集效果,便于活性材料的安装与更换。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下水污染修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污染地下水修复的横向去污生物管。
背景技术
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污染物直接或间接排放到地下水环境中,造成地下水污染。目前,针对地下水污染的修复技术包括可渗透反应墙(PRB)技术、循环井技术(GCW)等。PRB技术需大量开挖、工程量大,其活性反应墙体易发生阻塞、更换修复方案难度大,修复成本较高,仅适用于修复浅层地下水。GCW技术受当地的水文水质条件限制,对重力大于水的污染物质处理效果甚微,工程量大,运行成本高,后期维护困难,仅能适用于修复近地表的浅层地下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污染地下水修复的横向去污生物管,以解决现有地下水修复技术工程量大、造价高、仅能对浅层地下水修复、后期维护困难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污染地下水修复的横向去污生物管,所述横向去污生物管为辐射型污染地下水修复系统中的一部分,所述辐射型污染地下水修复系统包括:
布设于地下水修复区域的集水竖井,所述集水竖井深至需处理污染地下水层位以下;
开设在所述集水竖井的内壁的孔道组,所述孔道组包括以同一所述集水竖井的轴线为中心呈辐射状分布的若干水平孔道;以及
设置在所述孔道组内且用于汇集地下水并对地下水去污的横管组,所述横管组包括对应设置于各个所述水平孔道的横向去污生物管,经过所述横管组处理后的地下水进入所述集水竖井;
其中,所述横向去污生物管为生物管,包括从外往内依次设置的外管、内网管和填充内芯,所述填充内芯由所述内网管包覆、并套设在所述外管的管道内,其中,所述外管开设有孔洞,所述内网管为管状金属丝网,所述填充内芯的填充材料为纤维素。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污染地下水修复的横向去污生物管,可用于深层污染地下水的修复。首先,将纤维素制成填充内芯,由内网管包覆处理后,置于开设有孔洞的外管内,从而形成渗透系数较大的透镜体,有助于深层的污染地下水渗入所述横向去污生物管,并通过所述纤维素上截留或原位生长的微生物降解污染物,从而微生物进一步繁殖,微生物数量将呈指数生长,使得对污染物的降解能力进一步提高,从而实现地下污水的高效去除效果。并且纤维素在自然界储量丰富,自身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且具有良好的亲水性、生物相容性以及较好的机械强度。
其次,将纤维素制成填充内芯,由内网管包覆处理后,置于开设有孔洞的外管内,可强化地下水收集效果,便于活性材料的安装与更换。
再次,本发明充分利用纤维素孔隙结构发达、比表面积大、表面官能团丰富、可起到催化作用的优势,实现高效的污染地下水原位处理。
此外,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污染地下水修复的横向去污生物管克服了可渗透性反应墙(PRB)技术开挖量大、更换活性材料难的缺陷,极大改善了PRB反应墙体易堵塞的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所述横向去污生物管安装难度小,工程量小,安装成本较低,后期运行维护费用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电建水环境治理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电建水环境治理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2036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耐火砖输送垒砌工艺及其设备
- 下一篇:沸石膜复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