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次同步振荡抑制系统移相控制参数在线自整定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20236.9 | 申请日: | 2017-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428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王凯;张琦雪;王光;陈俊;陈佳胜;郭自刚;李华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24 | 分类号: | H02J3/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10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同步 振荡 抑制 系统 控制 参数 在线 | ||
1.一种次同步振荡抑制系统移相控制参数在线自整定系统,所述次同步振荡抑制系统工作于开环的控制参数试验模式,不进行闭环抑制控制;次同步阻尼控制装置中的扭振激励信号生成模块,依据设定的扭振频率fm和幅值Am,在一定时间tout内输出正弦波形式的次同步阻尼控制指令信号Cins,经电力电子功率单元生成补偿电流,注入发电机组,激发轴系扭振响应;装置记录次同步阻尼控制指令信号Cins和发电机转速信号ω,其特征是,所述次同步振荡抑制系统移相控制参数在线自整定系统包括:转速信号模态滤波单元、滤波时延补偿单元、波形变换单元、移相角度生成单元、移相控制器生成单元,其中:
转速信号模态滤波单元,接收发电机转速信号ω进行滤波处理得到扭振模态信号ωm,并计算得到滤波器相位偏移角
滤波时延补偿单元,接收转速信号模态滤波单元输出的扭振模态信号ωm和滤波器相位偏移角依据滤波器相位偏移角对扭振模态信号ωm进行超前滞后相位补偿;
波形变换单元,接收次同步阻尼控制指令信号Cins并进行反相位变换处理得到次同步阻尼控制指令反相位信号C′ins;
移相角度生成单元,接收滤波时延补偿单元输出的扭振模态信号ω′m和波形变换单元输出的次同步阻尼控制指令反相位信号C′ins,计算得到移相补偿角度
移相控制器生成单元,接收移相角度生成单元输出的移相补偿角度生成移相控制参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次同步振荡抑制系统移相控制参数在线自整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速信号模态滤波单元的转速信号滤波处理过程为:
首先,依据式①计算转速差Δω:
Δω=ω-ω0 式①
式①中,Δω为转速差信号,ω为转速信号,ω0为额定转速或平均转速;
然后,转速差信号Δω经滤波计算得到对应于扭振频率fm的扭振模态信号ωm。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次同步振荡抑制系统移相控制参数在线自整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速差信号Δω经滤波计算得到对应于扭振频率fm的扭振模态信号ωm的滤波计算方法,是带通滤波算法或prony算法。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次同步振荡抑制系统移相控制参数在线自整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时延补偿单元采用一阶移相模型对扭振模态信号ωm进行超前滞后相位补偿:
其中,Tdf的计算公式:
式②和式③中,Hdf(s)为复频域系统的传输函数,s为复频率,tan(α)函数返回α的正切值,为转速信号模态滤波单元的滤波器相位偏移角,π为圆周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次同步振荡抑制系统移相控制参数在线自整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波形变换单元的反相位变换处理是指:
C′ins=-Cins 式④
式④中,C′ins指输出的次同步阻尼控制指令反相位信号,Cins指输入的次同步阻尼控制指令信号。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次同步振荡抑制系统移相控制参数在线自整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相角度生成单元中的移相补偿角度是指,在次同步阻尼控制指令信号持续作用激发扭振响应期间,扭振模态信号ω′m和次同步阻尼控制指令反相位信号C′ins的相位差或相位差的平均值。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次同步振荡抑制系统移相控制参数在线自整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相控制器生成单元采用一阶移相模型实现移相控制,其传递函数为:
其中,A和Tcomp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⑤和式⑥中,Hcomp(s)为复频域系统的传输函数,s为复频率,tan(α)函数返回α的正切值,为移相补偿角度,π为圆周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2023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风电减载参与系统一次调频的多目标机组组合方法
- 下一篇:改良杀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