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能锅炉蒸汽联动发生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20082.3 | 申请日: | 2017-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635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6 |
发明(设计)人: | 梁振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振锐 |
主分类号: | F22B1/28 | 分类号: | F22B1/28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102 | 代理人: | 林新中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能 锅炉 蒸汽 联动 发生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锅炉,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能锅炉蒸汽联动发生器。
背景技术
专利公告号为 CN103486562A的电能集束高速发生器,是用在锅炉中的,利用它加热锅炉中的水来产生蒸汽,在这种发生器壳体中设有多孔或多根铜管、并在发生器壳体外密封地设有线圈,它通过线圈的通电将电能转化为热能传递给铜管,再由铜管来将全部铜管孔内的水进行加热,由于铜管是轴向贯穿在壳体内的,这样每条铜管都很长,而且都是浸没在锅炉中的,于是在加热时,铜管中部产生的蒸汽很难从管的两端冒出来,使得这种发生器产生的蒸汽量降低,在生产等量蒸汽时所消耗的能源更多,因此这种蒸汽发生器的能耗大;而且一条条长长的铜管导致发生器的整体结构笨重,因此我们发明了一种结构合理、加热快、能耗小的电能锅炉蒸汽联动发生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蒸汽量大且比较节约能源的电能锅炉蒸汽联动发生器。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电能锅炉蒸汽联动发生器,包括横向放置的中空壳体,水平安装在壳体中下部的发热装置固定板,多个间隔安装在发热装置固定板上的发热装置;所述发热装置包括水平安装的发热管、绕在发热管外壁上的发热丝、包裹住发热丝的密封外罩、与密封外罩两端下部竖直连通的一对固定管、分别设在这对固定管内的火、零线;所述火、零线一端分别与发热丝连接,另一端与外界电源连接;所述固定管与该发热装置固定板固定连接。
在对上述电能锅炉蒸汽联动发生器的改进方案中,所述发热装置固定板有两块,所述的固定管是插入到该发热装置固定板的插孔中。
在对上述电能锅炉蒸汽联动发生器的改进方案中,所述发热装置的发热管与该壳体的长度方向垂直;所有的发热装置呈矩阵排列在同一水平高度上;在同一行发热装置的下方设有一对密封管道;在每对密封管道内分别设有共用火、零线;同一行的所有发热装置的火、零线并联在同一对密封管道的共用火、零线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在壳体的同一条线性位置上设有多个间隔分布的发热装置,这跟一条长长的发热铜管贯穿整条壳体比较起来,能产生更大的蒸汽量,也没那么笨重;而且,由于发热丝是直接绕在发热管外壁上的,这样使得发热丝的电能转化为热能后快速地传递到发热管上,进而快速地烧滚发热管中的水,使之变成蒸汽后从管的两端冒出,因此本发明的结构更合理、产生的蒸汽量大,且比较节能。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发明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右视图;
图3是图2的A-A向剖视图;
图4是图3的B-B向剖视图;
图5是发明的发热装置的排列布置图;
图6 是图5 一部分部件的组装示意图;
图7 是发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电能锅炉蒸汽联动发生器,如图1至图7所示,包括横向放置的中空壳体1,水平安装在壳体中下部内的发热装置固定板2,多个间隔安装在发热装置固定板2上的发热装置3;所述发热装置3包括水平安装的发热管31、绕在发热管31外壁上的发热丝32、包裹住发热丝32的密封外罩33、与密封外罩33两端下部竖直连通的一对固定管34、分别设在这对固定管内的火、零线35、36;所述火、零线35、36一端分别与发热丝32连接,另一端与外界电源连接;所述固定管34与该发热装置固定板2固定连接,在此,固定管34是插入到该发热装置固定板2的插孔21中,这样方便日后更换、维护发热装置。
本发明在使用时,先将壳体1横向沉入到锅炉中,把电源线与外界电源接通后,接通电源,使发热丝32通电后产生的热能传导到发热管31上,发热管31快速将其管内的水加热到沸腾,沸腾后的水变成蒸汽从管的两头冒出。可以看出,发热装置的发热丝是直接绕在发热管外壁上来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后快速地传递到发热管上,进而快速地加热、烧滚发热管中的水,这样就可以加快蒸汽的产生和减少能量的损失;与此同时,在壳体的同一条线性位置上设有多个间隔分布的发热装置(即沿着壳体的长度方向设有多个间隔开的发热装置),这样就不会出现像公告号为 CN103486562A的电能集束高速发生器那样因一条长长的发热铜管贯穿整条壳体而带来蒸汽量少、能耗高和比较笨重的问题,因此本发明的结构更合理、生产的蒸汽量大,且比较节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振锐,未经梁振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2008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