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两片式红外单波长投影镜片组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19764.2 | 申请日: | 2017-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824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蔡斐欣;黄靖昀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13/00 | 分类号: | G02B13/00;G02B13/14;G02B13/18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11 | 代理人: | 戴广志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中***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两片式 红外 波长 投影 镜片 | ||
本发明为一种两片式红外单波长投影镜片组,由成像侧至像源侧依次包含:一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成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源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其成像侧表面与像源侧表面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一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成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源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其成像侧表面与像源侧表面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一光圈,设置在该第一透镜的像源侧表面之前或该第一透镜的像源侧表面与第二透镜的成像侧表面之间。由此,达到一种具有较佳影像感测功能的两片式红外单波长投影镜片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与投影镜片组有关,特别是指一种应用于电子产品上的小型化两片式红外单波长投影镜片组。
背景技术
现今数字影像技术不断创新、变化,特别是在数字相机与移动电话等的数字载体都朝着小型化发展,因而,感光组件如CCD或CMOS被要求更小型化,在红外线聚焦镜片应用,除了应用在摄影领域中,近年来也大量应用在游戏机的红外线接收与感应领域,且为使其游戏机感应使用者的范围更宽广,目前接收红外线波长的镜片组,多半以视场角较大的广角镜片组为主流。
其中,申请人先前也提出多件有关红外线波长接收的镜片组,但目前游戏机是以更具立体、真实及临场感的3D游戏为主,然而就目前或申请人先前的镜片组,都是为了满足2D的平面游戏侦测的要求,因此无法满足3D游戏侧重纵深感应的功效。
再者,有关游戏机专用的红外线接收、感应镜片组,为追求低廉而采用塑料镜片,一来材质透光性较差是影响游戏机纵深侦测精度不足关键要素之一,二来塑料镜片容易由于环境温度过热或过冷,以致镜片组的焦距改变而无法精确对焦侦测,如上所述,目前红外线波长接收的镜片组无法满足3D游戏纵深距离精确感应的两大技术课题。
有鉴于此,如何提供一种精确纵深距离侦测、接收,以及防止镜片组焦距改变影响纵深侦测效果,是红外线波长接收的镜片组目前急需克服的技术瓶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两片式红外单波长投影镜片组,尤指一种具有较佳影像感测功能的两片式红外单波长投影镜片组。
为了达成前述目的,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两片式红外单波长投影镜片组,由成像侧至像源侧依次包含:一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成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源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其成像侧表面与像源侧表面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一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成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源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其成像侧表面与像源侧表面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一光圈,设置在该第一透镜的像源侧表面之前或该第一透镜的像源侧表面与第二透镜的成像侧表面之间。
优选地,其中该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并满足下列条件:0.7f1/f21.4。由此,使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的屈折力配置较为合适,可有利于减少系统像差的过度增大。
优选地,其中该两片式红外单波长投影镜片组的整体焦距为f,该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并满足下列条件:1.0f/f11.7。由此,可有效控制第一透镜的屈折力强度,以避免屈折力太弱造成光线汇聚效果不佳,或屈折力太强导致球差过大。
优选地,其中该两片式红外单波长投影镜片组的整体焦距为f,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并满足下列条件:0.9f/f21.7。由此,可有利于降低敏感度。
优选地,其中该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该第一透镜的成像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1,并满足下列条件:2.2f1/R13.0。由此,可有利于降低失真。
优选地,其中该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该第一透镜的像源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2,并满足下列条件:0.85f1/R22.35。由此,第一透镜像源侧表面的曲率较合适,有助于缩短两片式红外单波长投影镜片组的总长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新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1976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