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背光模块的固定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18755.1 | 申请日: | 2017-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484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2 |
发明(设计)人: | 黄北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G02F1/1333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15 | 代理人: | 许志勇,王宁 |
地址: | 518108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道水田村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 模块 固定 结构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是有关于一种背光模块的固定结构,特别是有关于一种使反射片与背板彼此固定的背光模块的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制作技术快速的进步,以及其具备有轻薄、省电及无辐射线等优点,使得液晶显示器大量地被应用于个人数字助理器(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笔记本电脑、数字相机、数字摄录像机、移动电话、计算机屏幕及液晶电视等各式电子产品中。但由于液晶显示器中的液晶显示面板为非自发光性的显示面板,需要借助背光模块所提供的光源才能产生显示的功能。
在现今液晶显示器日益趋向大尺寸之设计潮流下,由于显示面板、反射片及背板的面积相对地变大,导致黏贴反射片于背板上的加工工程显得困难许多,且反射片于黏贴在背板后容易产生凹凸不平的现象。如此一来,背光模块的整体发光质量将会受到影响,导致液晶显示器容易产生画面颜色不均(mura)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种背光模块的固定结构,大大地摆脱传统上以黏胶将反射片黏贴于背板上的设计的羁绊,不仅可以省去黏胶的加工工程,更可以避免产生传统的反射片于黏贴在背板后所产生的不平整的现象。如此一来,可以提升背光模块的整体发光质量,避免液晶显示器因反射片不平整而产生画面颜色不均(mura)的现象,相当符合未来液晶显示器趋向大尺寸设计的潮流。
本申请提出一种背光模块的固定结构,包括一反射片以及一背板。在反射片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定位件。背板与反射片连接,背板的两侧设置有两个卡合部,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卡合部对应卡合,以使反射片与背板彼此固定。
在一实施例中,定位件及该反射片为一体成型的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定位件分别为一凸件,所述卡合部分别为一凹陷部。
在一实施例中,凸件具有一伸缩弹性元件,凹陷部设置有一沟槽,当反射片与背板彼此固定时,伸缩弹性元件卡入沟槽中。
在一实施例中,反射片为单透式反射片。
在一实施例中,背板的材质为散热性材质。
本申请也提出一种背光模块的固定结构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备一反射片,在反射片的两侧分别形成两个定位件;以及制备一背板,与反射片连接,于背板的两侧形成两个卡合部,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卡合部对应卡合,以使反射片与背板彼此固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定位件及反射片为一体成型的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定位件分别为一凸件,所述卡合部分别为一凹陷部。
本申请也提出一种背光模块,包括一反射片以及一背板。在反射片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及反射片为一体成型的结构。背板与反射片连接,背板的两侧设置有两个卡合部,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卡合部对应卡合,以使反射片与背板彼此固定,背板的材质为散热性材质。
综上所述,本申请背光模块的固定结构,借由在反射片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定位件,背板的两侧设置有两个卡合部,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卡合部对应卡合,可克服先前技术的问题,使反射片与背板彼此固定,以提升背光模块的整体发光质量,避免液晶显示器因反射片不平整而产生画面颜色不均的现象。
附图说明
所包括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实施例的进一步的理解,其构成了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例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与文字描述一起来阐释本申请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背光模块的固定元件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背光模块的固定元件的实施例的另一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背光模块的固定元件的实施例的另一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背光模块的固定元件的实施例的另一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背光模块的固定结构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背光模块的固定结构的实施例的另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所公开的具体结构和功能细节仅仅是代表性的,并且是用于描述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目的。但是本申请可以通过许多替换形式来具体实现,并且不应当被解释成仅仅受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惠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1875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