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横机编织三角、对应三角编织机构及三角转动驱动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17000.X | 申请日: | 2017-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0005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发明(设计)人: | 冯加林;冯天元;巫友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加林;冯天元;巫友群 |
主分类号: | D04B15/36 | 分类号: | D04B15/36 |
代理公司: | 南京汇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8 | 代理人: | 吴静安 |
地址: | 210018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走针面 三角编织机构 成圈三角 第一位置 成圈 回针 集圈 接圈 针道 对称 编织三角 第二位置 眉毛三角 平滑连续 起针 转动驱动机构 成圈针道 横机编织 压针三角 撞击点 横机 机头 平置 斜置 针踵 转动 转换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横机的编织三角及对应三角编织机构,基于本发明的编织三角的对应三角编织机构至少包括:眉毛三角、成圈三角及压针三角;其中:成圈三角对称外侧两侧边分别设有一平滑连续的成圈起针面;眉毛三角对称内侧两侧边分别设有一平滑连续的回针面,成圈起针面、回针面和第一回针面构成成圈针道;成圈三角内还对称设有两集接三角,集接三角上设有接圈走针面和集圈走针面,并通过转动在集圈走针面平置的第二位置或接圈走针面斜置的第一位置之间转换;两集接三角分别处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构成集圈针道;两集接三角同处于第一位置时,构成接圈针道。其优点是大大减少成圈过程中针踵与针道的撞击点,由此可有效提升机头运行速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编织横机,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横机编织三角、对应三角编织机构及三角转动驱动机构。
背景技术
编织三角在随机头的运动中对针床上织针的针踵作用,使织针在针槽内上下运动完成诸如成圈、翻针(移圈、接圈)、集圈和不编织的编织动作。
中国专利(CN 102817173 A)公开了一种三角编织机构,如图15,三角底板2上的一编织单元3内设有成圈三角7、眉毛三角6、压针三角8等编织三角。其中成圈三角7对称的外侧边上的分别设有成圈起针面Ⅷ和成圈脱圈面Ⅸ,该两个斜面通过一个休止平台面M连接。眉毛三角6也设有一个对应的休止平台面N,该休止平台面N与设置在眉毛三角6内侧边上的第二回针面Ⅶ连接。这样成圈三角7上的成圈起针面Ⅷ、休止平台面M、成圈脱圈面Ⅸ和第二回针面Ⅶ和眉毛三角6上的休止平台面N、及压针三角8上的第一回针面Ⅱ构成成圈针道。
起初,控制织针运动的后针踵22受到成圈三角7上的成圈起针面Ⅷ推抵而向上运动,但由于休止平台面M的存在,当织针相对运动到成圈起针面Ⅷ上端时,需改变运动方向,而织针的运动惯性在其运动方向改变处形成对针道的撞击点,参见图16中圆圈标注点2。因此现有的成圈针道存在7个运动方向改变处(图16中用圆圈标注的1-7处),即存在7个撞击点,使后针踵22在成圈编织过程中历经7次撞击,如此频密的撞击很容易使针踵脱离针道,为减小撞击,目前常常采用减小机头运动速度的方法,以图通过减小针踵与编织三角的相对运动速度,来平缓撞击力,由此横机的编织速度受到制约,使编织效率不高。
此外,成圈针道中休止平台面M还会使编织单元的横向尺寸较大,为减小横向尺寸,一般采用斜率较大的成圈起针面和成圈脱圈面(成圈起针面或成圈脱圈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不小于50°),但相对陡峭的成圈起针面和成圈脱圈面会增加撞击力,而如若为了减小撞击力,使成圈起针面和成圈脱圈面比较平缓,则会使编织单元的横向尺寸增加,从而增加编织行程,降低编织效率。
因此目前的三角编织机构在提升编织效率方面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横机编织三角、对应三角编织机构及三角转动驱动机构,具体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所述横机的编织三角,设置于三角底板上的一编织单元内,包括眉毛三角、设有集接走针面的成圈三角及设有第一回针面和第一移圈起针面的压针三角,所述成圈三角对称设于编织单元的对称中心线上,眉毛三角设于成圈三角上方,两所述压针三角分别上下可滑动地紧邻于眉毛三角的左右两侧,并且该编织三角还包括两可转动的且设有集圈走针面和接圈走针面的集接三角;其中:所述成圈三角对称外侧两侧边分别设有一平滑连续的成圈起针面,并在所述集接走针面上方设置集接拦针面,所述集接三角设置在成圈三角对称两侧且处于集接走针面与集接拦针面之间,并通过转动在接圈走针面斜置的第一位置和集圈走针面平置的第二位置之间转换;所述眉毛三角对称内侧两侧边分别设有一平滑连续的第二回针面;所述成圈起针面、第二回针面和第一回针面构成平滑连续的成圈针道;两集接三角分别处于第一和第二位置时,所述集接走针面、集接拦针面、平置的集圈走针面和第一回针面构成集圈针道;两集接三角同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集接走针面、集接拦针面、一斜置的接圈走针面和第一回针面构成接圈针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加林;冯天元;巫友群,未经冯加林;冯天元;巫友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1700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磁悬浮式直驱织针针织提花圆纬机
- 下一篇:一种纺织机双轴转动式线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