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整鞋有效跟高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16381.X | 申请日: | 2017-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070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邓成亮;段晓霞;刘国亮;罗波;邹仲宜;赵渊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02 | 分类号: | G01B5/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刘培培 |
地址: | 511447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效 测量 装置 测量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整鞋有效跟高测量装置及测试方法,该测量装置包括底座、鞋尖挡板、工作台、支撑梁、鞋跟量爪、有效跟高尺和活动架,工作台可在底座上前后滑动用于靠近或远离鞋尖挡板,支撑梁立设于工作台上,鞋跟量爪上下滑动设于支撑梁面向鞋尖挡板的一侧,有效跟高尺包括相连接的竖直量尺段和水平延伸段,竖直量尺段上下滑动设于支撑梁背离鞋尖挡板的一侧,且竖直量尺段设置有效刻度表,活动架可相对于水平延伸段前后移动,活动架包括弧形杆,弧形杆的末端与有效刻度表的起点位于同一高度。本发明能够简单、快速、准确地读出高跟鞋的有效跟高,其结构简单,易于制作,并且易于实现批量式测量,大大地提升了测量的速度和准确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鞋类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整鞋有效跟高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在鞋类产品检测领域,一般需对鞋类产品的跟高和有效跟高进行测量,因为鞋跟结合力、成型底鞋跟硬度、成鞋耐折等性能均与跟高(也即鞋跟总高)有关,勾心刚度和勾心硬度则与有效跟高有关。而跟高的测量可以采用高度游标卡尺或钢直尺;有效跟高的测量则只能采用迂回的方式,即先测鞋跟高度,然后再测前掌厚度,鞋跟总高度与前掌厚度的高度差则为有效跟高。而目前前掌厚度也是用高度游标卡尺或者钢直尺,而准确的前掌厚度为跖趾屈挠部位(指鞋底前掌最宽的部位)的中间位置(指前掌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的厚度,包括内垫在内。因此,用高度游标卡尺或钢直尺无法直接测量准确的前掌厚度,除非把鞋底切开才能测量,从而导致有效跟高的测量数据不准确。并且由于皮鞋和皮凉鞋的检测量较大,目前的有效跟高的测量方式导致批量测量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快速测量、准确度高的整鞋有效跟高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整鞋有效跟高测量装置,包括底座、鞋尖挡板、工作台、支撑梁、鞋跟量爪、有效跟高尺和活动架,所述鞋尖挡板和所述工作台相对地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工作台可在所述底座上前后滑动用于靠近或远离所述鞋尖挡板,所述支撑梁立设于所述工作台上,所述鞋跟量爪上下滑动设于所述支撑梁面向所述鞋尖挡板的一侧,所述有效跟高尺包括相连接的竖直量尺段和水平延伸段,所述竖直量尺段上下滑动设于所述支撑梁背离所述鞋尖挡板的一侧,且所述竖直量尺段设置有效刻度表,所述活动架设于所述鞋尖挡板与所述支撑梁之间,所述活动架与所述水平延伸段连接且可相对于所述水平延伸段前后移动,所述活动架包括可伸入鞋前帮内侧的弧形杆,所述弧形杆的末端与所述有效刻度表的起点位于同一高度。
本发明所述的整鞋有效跟高测量装置,在测量时,可将整鞋放置于鞋尖挡板和工作台之间,鞋尖与鞋尖挡板接触;向鞋跟的方向滑动工作台,同时向上滑动鞋跟量爪,使得鞋跟量爪搭在鞋跟的顶端;调整所述有效跟高尺的高度使得所述弧形杆进入鞋内,同时在有效跟高尺的水平延伸段上前后移动所述活动架,使得所述弧形杆的末端与前掌的跖趾屈挠部位接触。直至此时,读取所述鞋跟量爪在所述有效跟高尺的竖直量尺段上指示的高度,即为整鞋有效跟高。此时,由于有效跟高尺的起点与前掌的跖趾屈挠部位相平齐,鞋跟量爪在有效刻度表上指示的数值相当于是鞋跟的总高度减去了前掌的厚度,因此可以简单快速地得出有效跟高值。由此可知,本发明能够简单、快速、准确地读出高跟鞋的有效跟高,其结构简单,易于制作,并且易于实现批量式测量,大大地提升了测量的效率和准确度。
下面对上述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立设于所述底座的上方的定位杆,所述定位杆设于所述活动架上,所述弧形杆的末端与所述定位杆上下正对,在测量时,所述鞋前帮位于所述定位杆与所述弧形杆之间。在测量的过程中,定位杆位于鞋子的外侧,测量人员可以直接清楚地确定定位杆是否位于鞋子跖趾屈挠部位的正上方,当定位杆位于鞋子跖趾屈挠部位的正上方时,向下移动有效跟高尺,直至弧形杆的末端与鞋内垫接触,即可确定弧形杆的末端到达跖趾屈挠部位,从而可进一步提高有效跟高的测量精准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1638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配体化合物和过渡金属化合物
- 下一篇:人工挖孔桩质量控制装置及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