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JT的舱室模型自动提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15977.8 | 申请日: | 2017-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666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6 |
发明(设计)人: | 方雄兵;吴盛;吴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G06T17/1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2102 | 代理人: | 胡建平 |
地址: | 43006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jt 舱室 模型 自动 提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舰船数字化设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基于JT的舱室模型自动提取方法。
背景技术
大型舰船施工设计阶段,设计师经常需要从整船三维模型中提取一个区域(Zone)、一个系统(System)或一个舱室(Cabin)的模型,用于布置协调、干涉检查等。实际应用中,整船三维模型通常以某种形式在三维设计软件后台数据库中或是PDM系统中管理,如将整船三维模型以零件为最小单元转换为国际标准格式——JT轻量化模型,并将其上传到PDM系统中进行产品结构重构和基于BOM(Bill Of Materials)的管理。在此过程中,PDM系统中会产生大量的JT零件对象以及BOM节点对象。该结构中,叶子节点为JT零件对象,而其他节点均为BOM节点对象。如何从PDM系统中高效完整地提取用户所需的三维模型,如舱室内所有模型,是实际工程应用中面临的一个技术难题。
现有技术条件下,主要有两种方式从PDM系统中提取舱室三维模型。(1)用户手工从PDM系统某产品的BOM结构中选取所需的三维模型,并将其下载至本地。(2)利用PDM系统提供的按照模型属性(区域、系统编号)或舱室包围盒坐标来从整船模型中过滤出舱室所有的三维模型,并下载至本地。上述两种方式都存在一定的不足。第一种方式下,用户需要在BOM结构中选择舱室所在的建造总段、区域、系统,然后选择总段或区域下相关的结构、基座、水管、风管、设备等模型,自动化水平低,完全依靠人工参与,容易出现错选和漏选。第二种方式自动化程度有所提升,但一次只能提取一个舱室的三维模型,效率较低。通过软件性能测试,两种方式效率较低,不能满足工程应用需要,需要提高模型提取的自动化水平。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JT的舱室模型自动提取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JT的舱室模型自动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设置各舱室的配置参数,包括:舱室所属产品代号、舱室与区域、舱室与总段的对照关系;以上参数在舱室自动提取工号中,需要用户预先配置;
步骤2)JT模型对象的名称与其产品代号ItemID相同,根据产品代号ItemID过滤PDM系统中的JT模型对象;所述JT模型在上传至PDM系统前已对其编码进行了规范化处理,JT模型编码包括:产品代号、模型类型标识码、分段号或区域号/系统号、顺序号;JT模型上传至PDM系统时,根据JT模型的名称以及BOM配置信息,PDM系统自动创建更高级的BOM节点对象以及JT模型对象,并自动搭建相应的BOM结构,每种JT模型对象具有唯一的类型ObjType和标识(ItemID);
步骤3)根据JT模型对象的类型过滤出JT模型对象,即通过JT模型对象的类型,在PDM系统中排除BOM节点对象;
步骤4)根据舱室与区域、总段对照关系,利用ItemID号,对JT模型作进一步过滤;具体如下:
当JT模型对象的ItemID包含构成舱室模型的结构和基座所对应的标识码以及舱室所在的建造总段号时,或者ItemID包含有构成舱室模型的其他部件所对应的标识码以及舱室所属区域号时,则将该JT模型对象标记为舱室候选模型;
步骤5)根据舱室轴向包围盒AABB(Axis-Aligned Bounding Boxes)坐标及JT模型AABB坐标,对JT模型作进一步过滤;
根据用户事先设置的待提取舱室的AABB坐标以及JT模型AABB坐标,当候选JT模型位于待提取舱室包围盒内或与待提取舱室包围盒相交时,则认为该JT模型属于待提取舱室;否则,认为该JT模型不属于待提取舱室;
步骤6)将待提取舱室中过滤出来的所有的JT模型对象合并,生成待提取舱室的JT模型文件,该JT模型文件对应的JT模型具有与整船BOM结构相一致的装配结构,最后,将待提取舱室的JT模型文件导入到PDM系统中,导入完成后,在PDM系统中将看到生成的舱室新版本的三维模型。
本发明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对PDM系统中JT对象类型、编码以及舱室模型组成进行分析,基于舱室包围盒坐标、JT模型编码以及舱室与建造总段、区域的对照关系,提出了舱室JT模型自动提取方法,提取效率与现有国内外流行的技术相比,具有显著优势。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自定义的船舶产品BOM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未经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159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