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纤法珀传感器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14757.3 | 申请日: | 2017-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413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熊继军;贾平岗;房国成;洪应平;梁庭;谭秋林;刘文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L1/24 | 分类号: | G01L1/24;G01L11/02;G01B11/16 |
代理公司: | 深圳舍穆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398 | 代理人: | 黄贤炬 |
地址: | 030051***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纤 传感器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光纤法珀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
中空管体,其具有沿着轴线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一管体、空腔部和第二管体,并且所述第一管体、所述空腔部和所述第二管体连续地形成;
第一光纤,其沿着所述轴线方向熔接于所述第一管体内,所述第一光纤具有设置在所述空腔部内的第一导光端面;以及
第二光纤,其沿着所述轴线方向熔接于所述第二管体内,所述第二光纤具有设置在所述空腔部内的第二导光端面,
所述第一导光端面与所述第二导光端面相隔预设距离而相对设置,所述空腔部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当中的任一个管体的内径。
2.一种光纤法珀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
中空管体,其具有沿着轴线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一管体、空腔部和第二管体,并且所述第一管体、所述空腔部和所述第二管体连续地形成;
第一光纤,其具有与所述第一管体的端部相熔接的第一导光端面;以及
第二光纤,其具有与所述第二管体的端部相熔接的第二导光端面,
所述第一导光端面与所述第二导光端面隔着所述中空管体而相对设置,并且所述空腔部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当中的任一个管体的内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纤法珀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光纤熔接于所述第一管体,所述第二光纤熔接于第二管体。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纤法珀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光纤和所述第二光纤为单模光纤、多模光纤、保偏光纤或光子晶体光纤。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纤法珀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管体、所述空腔部和所述第二管体连续地形成,并且所述第一管体的中心对称轴与所述第二管体的中心对称轴重合。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纤法珀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光纤的所述第一导光端面与所述轴线方向垂直,并且所述第二光纤的所述第二导光端面与所述轴线方向垂直。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纤法珀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空管体具有中心对称线,所述空腔部绕着所述中心对称线而形成为旋转对称结构。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纤法珀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中空管体中,在所述第一管体与所述第二管体之间布置有两个以上的所述空腔部。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纤法珀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光纤与所述中空管体形成有第一熔接处,所述第二光纤与所述中空管体形成有第二熔接处。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纤法珀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管体、所述空腔部与所述第二管体一体成型。
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纤法珀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空管体为石英玻璃管、耐高温玻璃管、空心光纤或光子晶体光纤。
12.一种光纤法珀传感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
准备中空管体,并且对位于所述中空管体预设部位的壁厚进行减薄;
在所述中空管体填入热膨胀性物质,密封所述中空管体的两端;
对所述中空管体进行加热,使所述预设部位热膨胀而形成空腔部,由此形成包括依次布置的第一管体、所述空腔部和第二管体的中空管体;
将第一光纤固定于所述第一管体,将第二光纤固定于所述第二管体,并且使所述第一光纤的第一导光端面与所述第二光纤的第二导光端面设置在所述空腔部内且相隔预设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北大学,未经中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1475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