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同时测定水环境中6种手性农药对映体残留量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11113470.9 | 申请日: | 2017-11-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022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 发明(设计)人: | 赵龙山;赵鹏飞;熊世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药科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30/06 | 分类号: | G01N30/06;G01N30/88 |
| 代理公司: | 沈阳飞扬灵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55 | 代理人: | 靳玲 |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同时 测定 水环境 手性 农药 残留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涉及测定水中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同时测定水环境中6种常见手性农药的对映体残留量的方法。本发明采用固相萃取结合分散液液微萃取作为水环境样品的前处理技术,采用Chiralcel OD‑RH手性柱对6种农药同时进行手性拆分,并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作为检测器。克服了现有方法有机试剂消耗大、干扰多以及检测限高等问题,能够快速检测水环境中己唑醇、水胺硫磷、敌草胺、甲霜灵、氟环唑和腈菌唑6种手性农药的对映体含量,测定结果灵敏,准确,干扰少。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涉及测定水中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同时测定水环境中6种常见手性农药的对映体残留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化学农药在提高作物产量的同时,也造成了土壤和水体等环境污染,这已是国际环境科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在我国,有超过60%的农药是手性化合物,研究表明,手性农药的生物活性往往只存在于一个对映体或者几个对映体,而目前大多数手性农药仍以外消旋体的形式在销售和使用,这不仅会降低药效,增加农药使用量,而且可能污染环境,产生许多毒副作用,甚至会增加对非靶标生物的毒性,危害生态环境。
手性农药进入环境以后,被环境中的生物摄取吸收,其对映异构体在体内的代谢、转化等生命活动过程往往存在较大差异。而且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手性农药在环境中的潜在毒性(致癌、致畸、致突变等)以及干扰内分泌活性等也表现出对映体选择性。例如,研究发现,芳氧苯氧丙酸类除草剂(禾草灵等)的除草活性主要来自于R型对映体;三唑类杀菌剂戊唑醇,其R构型的活性比S构型高100多倍;三唑醇的四个对映异构体中,SR-三唑醇的杀菌活性最高;实验结果表明,三唑类农药的对映异构体对大鼠的肝脏毒性不同;有机磷类农药马拉硫磷,研究发现其在体内的代谢具有明显的对映体选择性,R型对映体活性高于S型对映体。因此,在对映体水平上研究手性农药的环境行为和生态效应,可以对农药的生态风险性做出更准确地评价,而建立可靠的分离分析方法成为研究手性农药环境行为的基础和关键。目前,对手性农药进行手性拆分仍是农药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通常,实际样品经过前处理之后可以直接进行测定分析,但是对于复杂环境中多组分痕量或超痕量存在的残留药物,单一的前处理方法往往不能满足仪器的检测要求。因此,考虑样品前处理联用技术。固相萃取结合分散液液微萃取(SPE-DLLME)具有回收率高、富集倍数高、灵敏度高等优点。本发明首次将该前处理技术与手性固定相色谱串联质谱相结合,用于环境水体中多种手性农药对映体含量的同时测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同时测定水环境(河水和污水处理厂进出水)中6种手性农药对映体的方法。本发明采用固相萃取结合分散液液微萃取作为水环境样品的前处理技术,采用Chiralcel OD-RH手性柱对6种农药同时进行手性拆分,并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作为检测器。克服了现有方法有机试剂消耗大、干扰多以及检测限高等问题,能够快速检测水环境中己唑醇、水胺硫磷、敌草胺、甲霜灵、氟环唑和腈菌唑6种手性农药的对映体含量,测定结果灵敏,准确,干扰少。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同时测定水环境中6种手性农药对映体残留量的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
固相萃取结合分散液液微萃取分离富集条件的优化
选择环境中常用的手性农药(己唑醇、水胺硫磷、敌草胺、甲霜灵、氟环唑和腈菌唑),采用单因素试验,对影响SPE-DLLME萃取效果的诸多因素,如固相萃取小柱的种类、洗脱剂种类及体积、萃取剂和分散剂种类以及萃取剂和分散剂体积等参数进行了优化,选择最优的条件,得到在最优条件下对农药的最大萃取率。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同时对手性农药进行对映体拆分的方法,农药的对映体分离度在1.5以上,满足定量检测要求。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1)水样的预处理
收集水样并过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药科大学,未经沈阳药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1347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