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证据融合自适应阈值的多源遥感图像云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13064.2 | 申请日: | 2017-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443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4 |
发明(设计)人: | 方薇;乔延利;张冬英;易维宁;黄红莲;杜丽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46 |
代理公司: | 34131 合肥国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张祥骞 |
地址: | 23003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证据 融合 自适应 阈值 遥感 图像 检测 方法 | ||
1.一种基于证据融合自适应阈值的多源遥感图像云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1)数据源图像的选取和预处理:选取第一类、第二类数据源图像,并进行预处理;所述数据源图像的选取和预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111)定义并获取第一类数据源为λ=670nm波段的多光谱遥感图像获得的反射率R图像,记为F1(x,y)=R670;
112)定义并获取第二类数据源为λ=490nm、散射角80°<Θ<120°的多角度偏振探测仪获得的大气分子光学厚度τ遥感图像,记为F2(x,y)=τ490;
113)对两类数据源图像均进行去除太阳耀斑区域的预处理;
12)对“云”、“非云”二类事件估计初分布:分别利用训练样本对“云”、“非云”二类事件进行初分布估计,计算出“云”或“非云”事件初分布的直方图;所述对“云”、“非云”二类事件估计初分布包括以下步骤:
121)取第一训练样本定义为λ=670nm波段的历史反射率,
其中,(x,y)是与F1相同像元的经纬度坐标,历史反射率为(x,y)处上一年度相同月份中所有晴天月均值,形成“非云”事件初分布,记为p670;
122)取第二训练样本定义为多角度偏振λ=490nm波段的历史大气分子光学厚度,
其中,(x,y)是与F1相同像元的经纬度坐标,为(x,y)处上一年度相同月份中所有晴天月均值,形成“非云”事件初分布,记为q490;
123)训练样本作为“云”事件的初分布估计,
取F5=|F1-F3|、F6=|F2-F4|,
其中:F5为λ=670nm波段反射率图像中“云”事件分布初估计,记为q670,
F6为多角度偏振λ=490nm波段大气分子光学厚度图像中“云”事件分布初估计,记为p490;
124)对F1、F2、F3、F4、F5、F6图像分别选取32×32的像元窗口;
计算F3、F5、F4、F6四幅图像“云”或“非云”事件初分布的直方图,对F3、F5、F4、F6图像该窗口像元值按R或τ划分成n=256级,即多光谱图像每一灰度等级的间隔为i=(MaxR670-MinR670)/256,偏振图像每一灰度等级的间隔为i=(Maxτ490-Minτ490)/256;
计算四幅图像该窗口直方图,获得图像反射率或大气光学分子厚度每一等级的频数定义为
13)分类阈值初选和确定信任区间:采用信息散度求解遥感图像“云”和“非云”的二类目标分类初阈值,并通过初始分类的均值和标准差,确定阈值邻域信任区间;
14)基于顺序决策树和证据融合的优化分类:基于初始分类均值和标准差的粗分类,以及使用D-S理论对二类目标数据源阈值信任度进行融合计算的细分类,实现二类目标的优化分类;
15)输出云检测分类结果:将分类后的云检测图像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1306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