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指纹图谱技术的微型区域茶叶产地识别方法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12006.8 | 申请日: | 2017-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523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马存强;周斌星;王子浩;杨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阳农林学院;马存强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李宏伟 |
地址: | 464000 河南省信阳市羊山***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指纹 图谱 技术 微型 区域 茶叶 产地 识别 方法 应用 | ||
1.一种基于指纹图谱技术的微型区域茶叶产地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指纹图谱技术的微型区域茶叶产地识别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特定微型区域茶样的收集:收集同一类型的已知特定微型区域的茶样,茶样样品数量大于20个;
步骤二,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称取3g磨碎试样于500mL锥形瓶中,加沸蒸馏水450mL,移入沸水浴,浸提45min;浸提完毕后减压过滤并定容至500mL;茶汤经0.45um水系膜过滤后进样,进样量为10ul;
色谱条件为:流动相为乙腈和0.2%乙酸水溶液的混合溶液,A相为乙腈,B相为0.2%乙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ml/min;
色谱柱:安捷伦反相Cl8色谱柱;检测波长为280nm;柱温为30℃;
梯度洗脱采取梯度洗脱方式:0min时,A相8%;B相92%;
50min时,A相31%,B相69%;后运行10min;
步骤三,标准指纹图谱的绘制:将特定微型区域茶样的色谱图数据分析前进行背景扣除,谱峰校准的预处理;利用计算机辅助软件的中药色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建立特定微型区域茶叶样品的高效液相色谱数据的共有模式,提取出所述高效液相色谱数据的共有模式的特征指纹图谱为所述特定微型区域的标准指纹图谱;
步骤四,供试茶样的收集:收集该特定微型区域与邻近区域同一类型的茶样以及特定微型区域不同类型的茶样若干;
步骤五,供试茶样的色谱图:按照步骤二,获得不同供试组基于儿茶素和嘌呤碱的高效液相色谱图;
步骤六,特定微型区域相似度临界点的确立:将不同供试组茶样的色谱图与特定微型区域标准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比较;特定微型区域同类型茶样相似度的平均值为产地识别的临界值;将邻近区域同类型茶样和特定微型区域非同类型茶样与特定微型区域标准指纹图进行相似度比较,并将相似度的平均值与相似度临界值进行比较;若邻近区域与非同类型的相似度与临界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所述特定微型区域的标准指纹图能用于茶叶产地的识别;
步骤七,未知区域茶叶的产地识别:未知区域茶叶按照步骤二,获得基于儿茶素和嘌呤碱的高效液相色谱图;将未知区域茶样色谱图与特定微型区域标准指纹图进行比对,获得未知区域茶叶的相似度值;若相似度高于或等于所述特定微型区域相似度的临界值;所述未知区域茶叶产自于所述特定微型区域;如果未知区域茶叶与特定区域相似度值低于临界值;所述未知区域茶叶为所述特定微型区域的存疑样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指纹图谱技术的微型区域茶叶产地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特定微型区域茶样为同一茶树品种或为不同茶树品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指纹图谱技术的微型区域茶叶产地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高效液相色谱检测为茶叶中儿茶素与嘌呤碱的检测,或对茶叶中的氨基酸、水溶性糖、香气组分、代谢组分的检测;所述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或为气相色谱检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指纹图谱技术的微型区域茶叶产地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述的标准指纹色谱图的绘制用于获得特定微型区域同一类型茶叶的共有峰以及共有峰的相对平均含量;通过绘制基于茶叶中氨基酸、水溶性糖、香气组分不同组分的特定微型区域同一类型茶叶的标准指纹图谱体系,构建特定微型区域同一类型茶叶的标准数据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指纹图谱技术的微型区域茶叶产地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供试组茶样大于6个以上;同一特定微型区域同类型茶样用于确定相似度的临界值;邻近区域与非同类型茶样用于确定指纹图谱在茶叶产地识别的可信度;
步骤六中,特定微型区域茶叶相似度的临界值≧9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阳农林学院;马存强,未经信阳农林学院;马存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1200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