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丸热处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11882.9 | 申请日: | 2017-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417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董小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董小琳 |
主分类号: | C21D9/36 | 分类号: | C21D9/36;C21D1/42;C21D1/6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011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钢丸生产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丸热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钢丸在一些用途中需要较大的硬度,如作为轴承的滚动单元,需要很高的动态耐疲劳寿命。轴承钢,被调整在轴承的部件被处理,如轴承外圈与钢丸,通过淬火和回火处理后的硬度,在轴承的一个重要属性滚动因此,可获得期望的动态疲劳寿命的性能。作为构成轴承,因为滚动疲劳寿命是一个重要的特性,以便精炼旧奥氏体粒径部分的出钢丸,进行快速加热的方法是有用考虑。现有技术对钢丸进行热处理打多采用传统的加热方式,会产生大量的余热,也一定程度对环境造成了影响。
现有技术电磁加热只能对钢丸进行单独加热,不能一次处理多个钢丸,导致其生产效率低下。现有技术很难做到对钢丸的整体进行加热,经常存在加热不充分的区域,后期冷却工序生产连续性低。
现有技术的冷却大多采用水冷,钢丸遇水更容易生锈腐蚀,且水冷后还需要对钢丸进行干燥,增加了加工时间,增加了成本。现有技术,钢丸下落过程中打多为刚性碰撞,在钢丸温度较高时,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钢丸的外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方案:
一种钢丸热处理装置,包括热处理装置和风冷装置;热处理装置包括安放钢丸的导轨,连接有电源的第一线圈组和第二线圈组,电源能控制电流通断;第一线圈组由相对设置在导轨上方和下方的两个线圈组成,第二线圈组由相对设置在导轨两侧的两个线圈组成;第一线圈组的两个线圈内部产生的磁场方向相同,第二线圈组的两个线圈内部产生的磁场方向相同;导轨一端上翘形成第一端头;风冷装置顶部设有顶盖,顶盖上端为进料口,顶盖为圆台型;风冷装置内部自上而下设有多个减速网,减速网底部设有开口,开口口径小于钢丸外径;风冷装置内壁上设有出风口,出风口设置高度与减速网匹配;风冷装置底部设有筛网层,筛网层设置在全部减速网下方,筛网层设有震动器;导轨选用非金属材质;电源为交变电流。
优选的,第一端头设置在进料口上方。
优选的,减速网由第一减速网和第二减速网组成。
优选的,导轨设有顶针。
优选的,减速网为网状结构,且由弹性材质制成。
优选的,筛网层下方设有收集盒。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环保,附加热量少;2.能大批量加工钢丸,且加热更均匀;3.无需水冷,减少了后期干燥的过程,生产效率高;4.多层冷却,自动分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立体结构图。
图中:1热处理装置,2风冷装置,11钢丸,12第一线圈组,13第二线圈组,14导轨,141第一端头,142顶针,21减速网,21a第一减速网,21b第二减速网,22出风口,23筛网层,231震动器,24收集盒,25顶盖,251进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由热处理装置1和风冷装置2组成。热处理装置1包括四个线圈,其中两个分别相对的设置在导轨14上下,且两者所处平面平行;另两个相对的设置在导轨14两侧,且两者所处平面平行。当线圈通电后相对设置的线圈能够形成同向的磁场,且磁场强度相同。通电后导轨14上放置钢丸11,导轨14的第一端头141翘起,防止钢丸11滑落。
第一端头141与风冷装置2的进料口251位置垂直设置,进料口251设置成漏斗型,能够使钢丸更好的落入风冷装置2。风冷装置2内部自上而下设置有多个减速网21,减速网21为两层分别为第一减速网21a和第二减速网21b,且均为漏斗型。底端设有开口,开口的口径小于钢丸。在风冷装置2侧壁上设有多个出风口22,出风口22设置高度与减速网21相同。减速网21为弹性结构,也可以选用弹性材料制成。使用减速网21能避免钢丸11在高温下与设备刚性碰撞而产生形变。
在风冷装置1底部还设有筛网层23,筛网层23孔径小于钢丸,筛网层23上设有震动器231。筛网层23下方设有收集盒24。
本发明的一种工作方式是:
四个线圈组均通电形成磁场,对钢轨14上的钢丸11进行加热,线圈设置在不同角度能够使钢丸受热更均匀,此时钢轨上排列的钢丸均在同一条件下升温,能同时对导轨14上的多个钢丸进行热处理。热处理完成后,对线圈进行断电,顶针142推动钢丸11向第一端头141运动,然后从第一端头141落下,进入进料口25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董小琳,未经董小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1188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