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极低碳高导电率钢的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10221.4 | 申请日: | 2017-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301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6 |
发明(设计)人: | 陈立;蒋凌枫;彭光健;杨瑞文;肖冬;罗卫国;周国子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02 | 分类号: | C22C38/02;C22C38/04;C22C33/04;C21C5/28;C21C7/06;C21C7/10 |
代理公司: | 长沙新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3210 | 代理人: | 李由 |
地址: | 411101***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极低碳高 导电 生产 方法 | ||
一种极低碳高导电率钢的生产方法,钢的化学组成质量百分比为C≤0.01,Si≤0.02,Mn≤0.05,P≤0.015,S≤0.010,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工艺步骤包括转炉、热修、CAS站、VD炉、LF炉、连铸。通过精确控制转炉终点碳含量,出钢加入适量脱氧剂控制钢水氧含量,进VD炉真空脱碳,进LF进行脱氧夹杂物变性和去除,采用专用低碳耐火材料和无碳保护渣来生产极低碳高导电率钢,可生产碳含量0.01%以下,具有夹杂物含量极低,残余元素含量极低,电导率较高的钢,能够很好的满足在弱电环境下采用钢导线代替铜导线来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冶金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极低碳高导电率钢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用钢导线为基体表面镀铜制作的复合导线不仅造价低,而且比纯铜导线强度高。由于交流电在导线中的集肤效应,用于传输高频电信号时,当基体电导率能达到16以上的时候,这种包覆线具有与纯铜相近的导电率。特别是用于制造电子器件时,因其强度高而更有利于插接件自动焊接。
采用表面镀铜的钢丝——铜包线能有效降低电缆的用铜量,不仅能减少贵重金属的使用量,还能减少环境污染,所以这种极低碳高导电率钢发展迅速,市场逐步扩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极低碳高导电率钢的生产方法,通过精确控制转炉终点碳含量,出钢加入适量脱氧剂控制钢水氧含量,进VD炉真空脱碳,进LF进行脱氧夹杂物变性和去除,采用专用低碳耐火材料和无碳保护渣来生产极低碳高导电率钢。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极低碳高导电率钢的生产方法,钢的化学组成质量百分比为C≤0.01,Si≤0.02,Mn≤0.05,P≤0.015 ,S≤0.010,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1)转炉: 出钢终点控制C≤0.03,P≤0.012,出钢温度1660~1680℃;出完钢后加入60~80kg高铝锰铁进行浅脱氧并加入石灰300kg,控制进站氧含量为300~500ppm;
(2)热修:使用镁铝材质大罐、双透气砖,罐龄20次以下;
(3)CAS站:根据定氧数据喂铝线脱氧,定氧400~500ppm时喂入Al线50~100m脱氧,控制出站氧含量为300~400ppm;
(4)VD炉:进VD炉抽真空脱碳,真空度67Pa以下保真空时间3~4min;
(5)LF炉:喂铝线脱氧,Als按目标0.010%控制;LF喂钙铁线100~200m进行夹杂物变性处理,并钢包底吹Ar时间大于15 min去除夹杂物;
(6)连铸:进行全程保护浇铸,中包采用碱性覆盖剂吸附钢水中夹杂物,并采用无碳保护渣浇铸。
本发明可利用一般钢厂现有设备和工艺条件,通过精确控制转炉终点碳含量,出钢加入适量脱氧剂控制钢水氧含量,进VD炉真空脱碳,进LF进行脱氧夹杂物变性和去除,采用专用低碳耐火材料和无碳保护渣来生产极低碳高导电率钢,可生产碳含量0.01%以下,具有夹杂物含量极低,残余元素含量极低,电导率较高的钢,能够很好的满足在弱电环境下采用钢导线代替铜导线来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极低碳高导电率钢的生产方法,钢种TB05,钢的化学组成质量百分比为C=0.009,Si=0.014,Mn=0.05,P=0.013,S=0.007,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1)转炉:出钢终点控制C=0.03,Si=0.001,Mn=0.04,P=0.011,S=0.008,出钢温度1660℃;出钢加入60kg高铝锰铁,石灰300kg;定氧435pp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未经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102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石墨电阻加热结构
- 下一篇:一种全自动口红入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