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水分离器在审
| 申请号: | 201711108915.4 | 申请日: | 2017-11-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758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 发明(设计)人: | 马小健;张林华;刘玉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天马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1/40 | 分类号: | C02F1/40;C02F1/02 |
| 代理公司: | 扬州市苏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83 | 代理人: | 陈彩霞;陶得天 |
| 地址: | 22524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油水分离器 上盖 污水处理设备 分离效果 管道连通 净化效果 冷凝效果 上部开口 油水分离 水汽 混合液 冷凝仓 水油 开口 水资源 净化 污水 节约 | ||
一种油水分离器。涉及污水处理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油水分离器。提供了一种油水分离彻底,分离效果好的油水分离器。包括上部开口的混合液仓,所述开口上设有上盖,所述上盖通过管道连通冷凝仓。本发明能够实现水油分离,能够实现污水的净化,且净化效果好,冷凝效果好且水汽损耗小,节约水资源,人工劳动强度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油水分离器。
背景技术
油水分离是污水处理中常用的处理手段,一般的一种油水分离器采用静置分离,再通过刮油机将浮于水上的油层刮掉其他地方,完成油水分离,例如国家知识产权局2016-5-25公开的一项实用新型专利(CN 205258165 U,立式一种油水分离器)公开了包括油水分离箱,油水分离箱的下部为倾斜面,所述倾斜面的最低处与带有出水阀门的出水管连接;所述倾斜面上依次设有活性炭滤芯、布水器;油水分离箱的上端设有进水管和带出油阀门的出油管;所述倾斜面的截面为锥面;活性炭滤芯的底部外周与倾斜面接触形成出水区,活性炭滤芯的下表面与布水器之间形成过滤区,布水器与油水分离箱的顶板形成重力分层区。本发明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油水混合相经过了重力分层区和过滤区的两次分离,油水分离效果好。其本质上仍然是利用重力进行静置分离,仍然会存在油水分离不彻底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油水分离彻底,分离效果好的油水分离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上部开口的混合液仓,所述开口上设有上盖,所述上盖通过管道连通冷凝仓;
所述混合液仓的仓壁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均布加热电阻,所述仓壁的底部分别设有进液口和出油口,所述进液口上设有单向进液阀,所述出油口上设有阀门;
所述混合液仓的内壁上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加热电阻通断;
所述混合液仓的底部设有电容式密度传感器,所述电容式密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所述冷凝仓的仓壁上均布冷凝管道,所述冷凝管道内设有制冷剂,所述冷凝管道连通压缩机。
所述上盖开口处的口径大于所述混合液仓开口处的口径,所述上盖的上端面上设有管道。
所述上盖内设有风扇。
所述控制器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或单片机。
本发明通过对混合液仓进行加热,利用水油互不相溶且沸点不同的原理,使得混合液中水蒸发形成蒸汽而油不蒸发,达到水油分离的目的。在加热过程中,通过温度传感器监测温度,使得在加热过程中保持温度恒定,避免水剧烈沸腾,同时也保持在合适的温度使得水有较高的蒸发速度,水蒸气通过管道进入冷凝仓冷凝,这样也能够在油水分离的同时实现污水净化。
电容式密度传感器利用水和油的密度不同使得电容两个极板间的距离不同,导致电容发生变化,从而产生不同的电信号,以此判定是否需要持续加热,避免干烧,油水分离彻底,分离效果好。通过控制器控制传感器和加热电阻,全程不需要人工参与,劳动强度低。
在冷凝仓内的蒸汽经过制冷剂制冷作用,冷凝成水滴,储存在冷凝仓内,一方面能够实现水油分离,另一方面能够实现污水的净化,且净化效果好。利用PLC和单片机控制加热电阻的通断以及接收各个传感器的信号,从而实现自动控制,不需要人工值守,降低人工工作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中1是混合液仓,11是上盖,111是风扇,12是管道,13是空腔,14是进液口,141是单向进液阀,15是出油口,151是阀门,16是温度传感器,17是电容式密度传感器,2是冷凝仓,21是冷凝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天马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扬州天马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0891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