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接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08545.4 | 申请日: | 2017-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633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发明(设计)人: | 近藤史规 | 申请(专利权)人: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H01R13/405;H01R13/52 |
代理公司: | 北京奉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4 | 代理人: | 吴立;邹轶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一种连接器,包括:端子,该端子连接于电线;和树脂壳体,该树脂壳体容纳和保持端子;其中,一个槽或多个槽中的每个槽均包括与电线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分量,并且在其表面上具有凸部,该一个槽或多个槽穿过端子的表面的一部分的区域而延伸,并且在该包括槽穿过而延伸的区域的部分中,端子嵌入并固定在构成壳体的树脂中。通过采用该类型的结构,能够减少部件的数量,并且在端子与壳体之间实现了优良的附着性和气密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在线束等中使用的具有树脂壳体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位于线束的末端处并且用作与电气设备的连接部分的连接器以各种形态存在。一种已知的实例是能够用于高压应用的屏蔽连接器(例如,参见JP 2012-226832 A)。
用于高压电机的连接器,并且特别是在防油应用中使用的连接器的传统构造的实例包括具有下面的部件的已知的连接器。具体地,这些连接器包括:(1)连接于电线末端的端子,(2)连接于电气装置的电线,(3)壳体,该壳体确保绝缘、端子保持、O形环压缩、以及橡胶塞和密封圈的压缩的满意水平,(4)O形环,该O形环用于防止油从电机渗透(以及端子与壳体之间的区域的防油),(5)固定O形环的保持器,(6)橡胶塞,该橡胶塞用于防止水进入连接器(以及电线与壳体之间的区域的防水),以及(7)后保持器,该后保持器挤压橡胶塞并且限制电线的弯曲。以这种方式,用于高压电机的传统连接器具有极大数量的部件,导致大量的问题,包括(a)高部件成本,(b)高组装成本,(c)复杂的部件管理,和(d)难以实施空间节省措施。
已知作为用于高压连接器的壳体材料的间规聚苯乙烯(在下文中也简称为“SPS”)的使用。SPS展现出良好的耐热性和耐油性,并且因此,作为壳体材料非常适用。然而,因为良好的耐油性趋向于阻碍实现良好附着,所以使用粘合剂的化学粘合趋向于是有问题的。因此,将各种部件粘合并保持在SPS壳体内是困难的。通过使用UV处理以在SPS的端基处引入官能团而提高SPS的附着性是一种可能性,但是该官能性趋向于随着时间恶化,并且因此,不是十分满意的解决方案。
此外,为了防油的目的,丙烯酸橡胶材料广泛地用作用于连接器的密封部件。然而,由丙烯酸橡胶形成的密封部件有时可能在组装期间在与端子的角部接触时断裂,导致气密性的恶化,并且使得难以确保良好的防水性和防油性。
发明内容
已经鉴于以上与传统技术有关的问题获得了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其具有在端子与壳体之间的优良的附着性和气密性,并且能够减少部件的数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连接器具有:端子,该端子连接于电线;和树脂壳体,该树脂壳体容纳和保持所述端子,其中
一个槽或多个槽中的每个槽均包括与所述电线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分量,并且在其表面上具有凸部,所述一个槽或多个槽穿过所述端子的表面的一部分的区域而延伸,并且
在包括所述槽穿过而延伸的区域的该部分中,所述端子嵌入和固定在构成所述壳体的树脂中。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连接器涉及第一方面的连接器,其中,所述连接器还包括:电线连接部,该电线连接部连接所述端子与所述电线,电线被覆,该电线被覆覆盖所述电线,和防水被覆部,该防水被覆部被设置为跨越所述电线连接部与所述电线被覆,并且至少所述端子的所述槽穿过而延伸的区域,所述电线连接部和所述防水被覆部嵌入并固定在构成所述壳体的所述树脂内。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连接器涉及第一或第二方面的连接器,其中,所述槽的表面上的所述凸部的距离槽表面的高度是5μm以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连接器涉及第一至第三方面的任意一方面的连接器,其中,穿过所述端子延伸的所述槽的槽深(X)与槽宽(Y)之间的比率(X/Y)是2以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连接器涉及第一至第四方面的任意一方面的连接器,其中,6个以上的槽穿过所述端子而延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矢崎总业株式会社,未经矢崎总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0854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