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鞋机器用加热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08166.5 | 申请日: | 2017-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280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叶大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大琪 |
主分类号: | A43D25/20 | 分类号: | A43D25/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20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鞋 机器 加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制鞋机器用加热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鞋机器用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吃穿要求已经离开了饱暖的阶段,追求美观舒适,作为穿戴产品的重要组成元素的鞋子,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随之而来的是对制鞋工艺的进一步提升,但是遗憾的是目前的制鞋工艺与制鞋器械达不到人们对它们的要求。制鞋每一道工序基本上都是由手工操作;生产效率低,增加了生产成本,并且工人的劳动强度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且现有的制鞋设备几乎都是人工操作,效率低,对操作一些有害物质时,还对操作人员的身体有伤害,人员成本费用也高,且经常造成资源的浪费。中国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努力,中国制鞋机完成了覆盖制鞋全行业(包括制鞋、鞋楦、鞋底、鞋跟、鞋材等)的基础制鞋设备的生产,整体来讲,达到了世界中等水平,而世界的鞋业销售市场,渐渐趋向于个性化,对鞋及未来提出了信息化,自动化,精益化的要求。制鞋机行业作为制鞋行业关联最为紧密的行业之一。不但受广大制鞋企业法杖的影响,更从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制鞋企业的发展。但是,现有的制鞋设备存在着功能不够完善,使用不方便,工作效率低,操作复杂,智能程度低,费时费力,不是一体化生产,且不耐用的问题也显著。
制鞋工厂在粘胶的工序后需要将鞋子加热后才可以装盒,如果选用自然风干,速度太慢,直接影响鞋子的销售,而现有技术的烘干设备大都是结构简单,不能很好的对鞋子进行加热工作,不利于制鞋工厂的较大批量的加热,并且,在加热设备内一般的加热热气流只能接触到鞋子的表面,导致鞋子的内表面干胶的速度较慢,影响到鞋子整体的干胶速度和效率,同时,鞋底由若干层材料粘结而成,也需要进行加热工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鞋机器用加热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制鞋机器用加热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加热片,所述加热片的内侧粘接有热风分配板,所述箱体的底部焊接有支架,所述箱体的底部安装有除雾板片,所述箱体的底部开有出气孔,所述箱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通过转动轴与转台的底部固定连接,且转台设置在箱体的内腔底部,所述转台的上部焊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左右两侧铆接有倾斜鞋架,所述倾斜鞋架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发热电阻,所述箱体的内部铆接有承重杆,所述承重杆的内部安装有螺旋风扇,所述箱体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箱门,所述箱体与箱门的连接处粘接有密封圈,所述箱门的内部安装有风机,所述风机的上方固定连接有过滤网。
优选的,所述除雾板片为网状除雾板片,且除雾板片呈圆形均匀分布在转台的周围。
优选的,所述倾斜鞋架的表面均匀分布有直径为0.5cm的小孔,且倾斜鞋架呈正三角形排列均匀固定在转轴的外壁上。
优选的,所述发热电阻采用的是长方形铜制加热棒。
优选的,所述螺旋风扇为微型风扇,且关于承重杆中心对称两侧各有一个。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制鞋机器用加热装置,箱体底部通过旋转电机转动带动转台和转轴旋转,同时倾斜鞋架内部安装有发热电阻,使得需要加热的鞋体可以均匀受到热气流,进行全方位加热;通过在箱体底部安装除雾板片,达到对箱体内部的气体进行简易过滤的目的;通过在加热片表面安装热气分配板,使热气更均匀分布;该制鞋机器用加热装置,操作简单,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制鞋机器用加热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制鞋机器用加热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制鞋机器用加热装置箱门的主视图。
图中:1箱门、2箱体、3加热片、4热风分配板、5除雾板片、6旋转电机、7转台、8支架、9螺旋风筒、10转轴、11倾斜鞋架、12发热电阻、13密封圈、14过滤网、15风机、16出气孔、17承重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大琪,未经叶大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0816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门扇锁紧机构
- 下一篇:一种冲压式车门铰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