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刀具的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07716.1 | 申请日: | 2017-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741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7 |
发明(设计)人: | 土屋贵之;阿列克谢·列姆涅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明和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23C8/14 | 分类号: | C23C8/14;C23C8/02;C23F4/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刀具 真空槽 金属制基材 等离子体 前驱体 制造 等离子体工序 等离子处理 表面形成 含氧气体 氧化覆膜 氧化工序 加工面 生锈 载置 着色 加工 锐利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表面几乎不会生锈、不会发生着色的刀具的制造方法。刀具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工序:等离子体工序,将具有通过加工得到的加工面的金属制基材载置在真空槽内,使所述真空槽内产生等离子体,在使所述金属制基材的温度达到了280℃~325℃的状态下,对所述金属制基材进行等离子处理而使所述加工面变得锐利,获得刀具前驱体;以及氧化工序,在结束了等离子体的产生后,使所述真空槽内降温至100℃~225℃间的特定温度,并向所述真空槽的内部导入含氧气体,从而在所述刀具前驱体的表面形成氧化覆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刀具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如下这样的方法,即,为了提高剃须用的剃刀刃、为了进行试样的观察而将样品切制为较薄的切片刀等刀具的刀尖的锐利性,进行等离子处理。
这里,在进行了等离子处理后,刀具的表面有时生锈、发生着色。在该情况下,锈有损商品的美观,毁坏商品价值。于是,需要一种不会生锈、不会发生着色的工艺。
作为与此相关的以往方法,有以下这样的提案。
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如下这样的方法:以800℃~1300℃的温度在氧化气氛下进行加热,在不锈钢的表面析出氧化铝膜,从而防止生锈。
另外,例如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如下这样的方法:利用混合有含锂化合物的中性盐的电解液对不锈钢进行电解处理,从而防止生锈。
另外,例如在专利文献4中记载了如下这样的方法:一边照射紫外线,一边借助电解液对成为对象的金属与电极之间通以交流电或交直流叠加波形的电流来进行电解处理,从而形成非导体覆膜,提高耐腐蚀性。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592409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269079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3-185256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1-174124号公报
发明内容
以往,有时在等离子处理后的刀具的表面产生斑点状的锈、发生着色。在该情况下,锈、着色有损商品的美观,毁坏商品价值。因而,需要一种不会生锈、不会发生着色的工艺。
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表面几乎不会生锈、不会发生着色的刀具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人为了解决所述那样的问题,反复进行了潜心研究,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为以下的(1)~(2)。
(1)一种刀具的制造方法,其中,该刀具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工序:等离子体工序,将具有通过加工得到的加工面的金属制基材载置在真空槽内,使所述真空槽内产生等离子体,在使所述金属制基材的温度达到了280℃~325℃的状态下,对所述金属制基材进行等离子处理而使所述加工面变得锐利,获得刀具前驱体;以及
氧化工序,在结束了等离子体的产生后,使所述真空槽内降温至100℃~225℃间的特定温度,并向所述真空槽的内部导入含氧气体,从而在所述刀具前驱体的表面形成氧化覆膜。
(2)在所述(1)所述的刀具的制造方法的基础上,所述金属制基材由不锈钢制成,所述氧化覆膜为钝态覆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明和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新明和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077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等离子喷涂制备钛-硅-碳复合涂层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磁性材料的氮化设备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