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土木工程用打桩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07670.3 | 申请日: | 2017-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8903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2 |
发明(设计)人: | 段玮玮;黄柱;李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7/02 | 分类号: | E02D7/02;E02D7/14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602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土木工程 打桩机 | ||
本发明涉及建筑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打桩机。土木工程用打桩机,包含底座、锤杆和锤头,其特征在于,它还包含有尾支撑杆、立柱、曲轴、飞轮和动力装置,尾支撑杆固定在底座上,锤杆一端与尾支撑杆铰接,另一端与锤头固定连接,锤杆中部有加厚区,加厚区内加工有槽孔,槽孔与曲轴曲柄销配合形成滑动副,曲轴臂位于锤杆两侧;立柱固定在底座的前部,立柱上部加工有铰接孔,铰接孔与曲轴主轴颈铰接,曲轴一端与飞轮固定连接,另一端连接动力装置。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调整曲轴的转速能够改变冲击锤的冲击频率和冲击动能,因而能够适应不同地桩强度、材质、大小的打桩作业,实现一机多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打桩机。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和基础建设的快速发展,各类建筑不断涌出,而不论建筑规模的大小及用途,在大量的建筑中都不可避免的需要使用地桩,因为大型地面建筑物如果要建在地面上,地面要承受很大的压力,就必须保证地面有足够的抵抗压力的强度,这个往往很难做到。所以就必须对承受建筑物的地面进行加固或者改善地面的承受方式,所以就想到在地基上打桩,让建筑物的大部分重量通过桩传到地面以下很深的位置,因为这个位置的地基比地面承受能力大得多。而对于小型建筑物通过地桩可以使建筑物更加稳固。在各类河道两侧、公园建设、修路架桥等场合,也需要进行打桩作业进行加固或者用于观赏。打桩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土木建设方式,目前人们采用打桩机的方式进行工程建设。打桩机由桩锤、桩架及附属设备等组成,其主要的技术参数是冲击部分重量、冲击动能和冲击频率。目前的打桩机针对性较强,因而不具备多场景下使用的条件,即适用性不强。尤其对于小型土木建设,由于地桩的大小、材质和打桩要求各不相同,对打桩机的性能要求也大不相同,现有的打桩机无法调整期技术参数,导致工程建设需要多种机器,十分繁琐。
在打桩机设备领域,人们进行了长期而深入的探索,打桩机械的种类也随之丰富,中国专利(申请号:201510465335.5)公开了一种综合打桩机,包含压桩台、平移驱动结构、打桩承台、起重结构、支架本体与施工通道。在支架本体上端设有顶架体,在顶架体内部设置有钻杆,在顶架体侧面设置有打桩锤体,其优点在于具有旋转打桩与冲击锤打桩两种作业方式且能实现横向与纵向移动。然而其并没有解决打桩机在打桩过程中冲击频率和冲击动能不能改变的问题,仅适用地桩强度与之相匹配的打桩作业,不能实现一机多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打桩机冲击频率和冲击动能不能改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使用曲轴驱动的能够调整冲击频率和冲击动能的适应不同地桩强度、材质的土木工程用打桩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土木工程用打桩机,包含底座、锤杆和锤头,它还包含有尾支撑杆、立柱、曲轴、飞轮和动力装置,所述尾支撑杆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锤杆一端与尾支撑杆铰接,另一端与锤头固定连接,锤杆中部有加厚区,所述加厚区内加工有槽孔,所述槽孔与曲轴曲柄销配合形成滑动副,曲轴臂位于锤杆两侧;所述立柱固定在所述底座的前部,立柱上部加工有铰接孔,铰接孔与曲轴主轴颈铰接,曲轴一端与飞轮固定连接,另一端连接动力装置。
动力装置驱动曲轴旋转,旋转的曲轴带动锤杆做往复摇摆运动,由于锤杆一端通过铰接固定,所以锤杆另一端将作往复的弧线摆动,在锤杆摆动端固定有个锤头,从而形成冲击地桩的冲击力;调整驱动装置驱动曲轴的转速,能够方便的改变锤头的冲击频率。
作为优选,所述尾支撑杆包含基座、液压杆和铰接头,所述基座固定在底座上,液压杆固定在基座上,液压杆末端与铰接头固定连接,铰接头呈U型,铰接头两侧壁上加工有孔,所述锤杆安装在铰接头两侧壁之间并与侧壁上的孔铰接。
通过调整尾支撑杆的长度,可以调整锤杆的倾斜角度,从而改变锤杆往复摆动的运动范围,能够在地桩不断下沉过程中方便的跟踪打桩,或者通过调整尾支撑杆来适应不同高度的地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大学,未经浙江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0767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