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墙体的露筋槽模具及成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06399.1 | 申请日: | 2017-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962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6 |
发明(设计)人: | 朱凤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承德绿建建筑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7/22 | 分类号: | B28B7/22;B28B2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7 | 代理人: | 刘洪勋,郑鑫圆 |
地址: | 067000 河北省承德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墙体 露筋槽 模具 成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领域,特别是一种墙体的露筋槽模具及使用该模具的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建筑墙体中通常包裹有横纵交错的钢筋。以预制墙体为例,在施工之前,先在工厂中用常规的墙体模具浇筑成单片墙体,在现场施工时,将多片墙体横向、纵向拼接后进行现场浇筑,拼装成完整的墙面。
相邻墙体在连接时,钢筋从墙体伸出后进行绑扎,构成现浇区域,但是这样两面墙体相互分离,在浇筑后,形成的墙面整体性较差,强度较低。
目前有一种带露筋槽的墙体结构,其基本构思是在墙体与中部现浇区域的接触面上设置多个露筋槽。这样纵向钢筋可以暴露在露筋槽中,用于和相邻的下方墙体顶端的纵向露出钢筋搭接,两面墙体在浇筑过程中连为一体,提高了墙体的整体性。
露筋槽的设计虽然提高了墙体连接时的整体性,但是也增加了墙体结构的复杂度,因此如何能够在不改变预制墙体原有模具的条件下,较为快速地构造出露筋槽,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墙体的露筋槽模具,可将墙体的纵向钢筋置入,以在浇筑完成并将模具抽出后,形成露筋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墙体的露筋槽模具,包括主体,所述主体中构造有供墙体纵向钢筋置入的空腔。
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主体上构造有自主体端部连通至所述空腔的连通槽;所述主体具有弹性且所述连通槽纵向贯通所述主体,使得所述连通槽的两侧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彼此远离以增大连通槽的宽度,以供纵向钢筋通过所述连通槽置入所述空腔。
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主体上与所述连通槽相对的一侧面上构造有纵向贯通所述主体的第一凹槽,所述主体被施加使所述连通槽的两侧彼此远离的外力时,在所述第一凹槽处产生弯折。
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第一凹槽的宽度自所述主体的侧面至主体内侧逐渐变小。
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第一凹槽为V型凹槽。
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主体沿着背离开设所述连通槽的一端的方向逐渐变宽。
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主体上构造有供所述墙体横向钢筋穿过的第二凹槽。
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主体上构造有用于形成混凝土抗剪槽的第三凹槽。
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主体由橡胶材料制成。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墙体中露筋槽的成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墙体的纵向钢筋置入上述的模具的所述空腔中;
(2)浇筑混凝土形成预制墙体;
(3)混凝土凝固后撤出所述模具,即形成露筋槽。
本发明提供的墙体的露筋槽模具,在预制墙体的制造过程中,露筋槽模具只是作为一个独立的短节使用,不用改变墙体整体模具的其他结构,只要将墙体内穿入的纵向钢筋置入到露筋槽模具的空腔中,就可以将纵向钢筋被空腔包裹的部分与外部的混凝土隔离,待混凝土凝固后,将露筋槽模具撤出,就在墙体内留下了容纳纵向钢筋的露筋槽,使用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墙体的露筋槽模具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另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露筋槽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
1.主体 2.空腔 3.连通槽 4.第一凹槽 5.第二凹槽 6.第三凹槽 7.墙体 8.墙体 9.露筋槽 10.纵向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中示出的若干示例性实施方式来描述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应当理解,描述这些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进而实现本发明,而并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方便描述各结构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在本实施例的下文叙述中,以图1为基准来定义方向,即在本实施例下文的描述中,如涉及“上”、“下”、“左”、“右”、“前”、“后”、“顶”、“底”、“两侧”等方位词,均是以图1为基准定义的。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方位词只是为了方便描述,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墙体的露筋槽模具,主要目的是为了在墙体的预制过程中,在墙体内部构造出露筋槽。当纵向钢筋暴露在露筋槽内后,方便和下方墙体顶端的纵向露出钢筋搭接,提高墙体连接后的整体性。应当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并不涉及对墙体整体外形模具的改进,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不加赘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承德绿建建筑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承德绿建建筑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0639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