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定量分流后与预存在内的液体混合检测的微流控芯片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05886.6 | 申请日: | 2017-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617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发明(设计)人: | 邢晓冬;王诗元;金莹;曲萌;郭巍龙;马特;张弘治;王立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L3/00 | 分类号: | B01L3/00;B01F13/00;G01N21/3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定量 分流 在内 液体 混合 检测 微流控 芯片 | ||
1.一种定量分流后与预存在内的液体混合检测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层盖片、中间层弹性薄膜、下层基片,所述上层盖片和中间层弹性薄膜的相同位置上分别设置有四个通孔,下层基片设置有四个凹槽,且凹槽的位置与通孔的位置对应,所述上层盖片的四个通孔上端分别设置有圆形壁,上层盖片和中间层弹性薄膜的四个通孔、下层基片的四个凹槽、四个圆形壁形成了第一储液池、第二储液池、第一废液池、第二废液池,所述上层盖片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至第四气动微阀控制通道,四个气动微阀控制通道的开口端与外部管路连接,所述下层基片的上表面分别设置有连接第一储液池和第一废液池的液体通道、连接第二储液池与第二废液池的管路和吸光度测试通道、第一至第二液体通道进气口、进液口、出液口,第一液体通道进气口、第二液体通道进气口分别通过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与第一储液池、第二储液池连通,进液口与第二液体通道连通,出液口同时与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连通,所述上层盖片、中间层弹性薄膜上分别设置有与第一至第二液体通道进气口、进液口、出液口相通的通孔,连接第一储液池和第一废液池的液体通道和连接第二储液池与第二废液池的管路上分别设置有一阻抗传感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定量分流后与预存在内的液体混合检测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第一储液池内设置有稀释液,第二储液池内设置有溶解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定量分流后与预存在内的液体混合检测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抗传感器包括设置在下层基片上的小孔、设置在小孔两侧的电极。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定量分流后与预存在内的液体混合检测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光度测试通道是设置在下层基片上的凹槽,所述凹槽的两侧面是与底面成45°夹角的斜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定量分流后与预存在内的液体混合检测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光度测试通道是设置在下层基片上的凹槽,所述凹槽的两侧面是与底面成45°夹角的斜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定量分流后与预存在内的液体混合检测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盖片和下层基片的材料是玻璃,中间中间层弹性薄膜的材料是聚二甲基硅氧烷。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定量分流后与预存在内的液体混合检测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盖片和下层基片的材料是玻璃,中间中间层弹性薄膜的材料是聚二甲基硅氧烷。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定量分流后与预存在内的液体混合检测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盖片和下层基片的材料是玻璃,中间中间层弹性薄膜的材料是聚二甲基硅氧烷。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定量分流后与预存在内的液体混合检测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盖片和下层基片的材料是玻璃,中间中间层弹性薄膜的材料是聚二甲基硅氧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0588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