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眩光LED筒灯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05399.X | 申请日: | 2017-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312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6 |
发明(设计)人: | 焦向辉;徐玉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宜美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2 | 分类号: | F21S8/02;F21V13/04;F21V7/04;F21V7/22;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苏州翔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51 | 代理人: | 刘计成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眩光 led 筒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照明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眩光LED筒灯。
背景技术
目前,LED筒灯广泛用于通用室内照明需求, LED筒灯能发出均匀的光,实现空间照亮的效果,因此在很多场合被大量的广泛使用,如居家,商场,酒店等等。市面上的LED 筒灯绝大部分UGR在22-25这个范围,为满足舒适照明环境需求,需要进一步的较低的UGR指数。现市面上UGR<19的这类灯具,主要应用场合是酒店照明,这类灯具目前都是使用COB光源实现的,COB LED具有光源尺寸小,易实现光学设计等优点,使用一个反光杯即可实现UGR<19,因此被广泛应用在防眩光灯具中。
但是COB LED封装技术难度大,结构复杂,很多颗晶片阵列在基板上,再通过晶线连接电路,再覆盖荧光粉,此结构生产难度大,品质也不好控制,且尺寸小,功率大,发热量大,需要依赖很大的铝散热器,且成本很高,生产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死灯,晶线断裂,散热不良等一系列问题。SMD LED目前主要应用在基础照明场所,对光束角没有要求的场所。由于SMD LED 阵列后,若干个点光源阵列后,多点发光,光学很难处理,会出现杂光和光斑,防眩光效果较差,因此使用效果不如COB LED,因此一直未能取代COB市场。但目前的SMD LED生产技术比较成熟,且市场需求量很大,每颗LED都有独立的支架,耐温也比COB高很多,因此如果能解决SMD LED的防眩光问题将会使SMD LED具有更大的市场。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质量可靠、成本低,具有防眩光效果的LED筒灯。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防眩光LED筒灯,其包括筒灯外壳,所述筒灯外壳内设有PCB电路板,所述PCB电路板上贴装有数个SMD LED,所述筒灯外壳内还设有一混光罩,所述SMD LED罩在所述混光罩内,所述筒灯外壳内还设有一反光杯,所述混光罩位于所述反光杯的顶部,所述反光杯内周面的上部为网格纹路光学面,下部为磨砂遮光面。
优选的,所述混光罩内掺杂有光扩散剂。
优选的,所述混光罩为雾面。
优选的,所述混光罩为球面。
优选的,所述网格纹路光学面每个网格面都为球面。
优选的,所述反光杯内周面表面镀有铬层。
优选的,所述反光杯的顶部设有缺口,所述混光罩上设有旋槽,所述反光杯与所述混光罩通过所述缺口及旋槽配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筒灯外壳为铝旋压外壳。
本发明的防眩光LED筒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防眩光LED筒灯采用SMD LED作为发光光源,通过对混光罩和反光杯的结构进行设计,在保证出光效率的前提下能够有效的将多余的眩光和杂光进行过滤,避免人们受到光直射的刺痛感,筒灯的UGR<19,该防眩光LED筒灯与现有的COB筒灯可有效降低光源、散热器的器件的成本,而且更加方便生产,产品质量具有较高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1、灯筒外壳;2、PCB电路板;3、SMD LED;4、混光罩;5、螺丝;6、网格纹路光学面;7、反光杯;8、磨砂遮光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2。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宜美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宜美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0539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面料结构
- 下一篇:车辆或集装箱的安全检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