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力传输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04337.7 | 申请日: | 2017-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641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林瑤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瑤章 |
主分类号: | F16H37/06 | 分类号: | F16H37/06;F16H57/023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黄书凯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 传输 系统 | ||
一种动力传输系统,包括动力源、第一动力传输分配装置、第一负载以及第二负载。动力源输出的动力传输至第一动力传输分配装置,经由第一动力传输分配装置分成第一传输动力以及第二传输动力,并分别传输至第一负载与第二负载,动力输入第一动力输入端的传输方向是垂直于第一传输动力以及第二传输动力的传输方向,且第一传输动力的传输方向与第二传输动力的传输方向是相反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传输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可朝至少两个不同方向传输动力的动力传输系统。
背景技术
飞上天空不仅是人类的梦想,也是一种极有效率的交通模式,具有快速到达目的地的效能,因此,可移除了因空间而对人所造成的隔阂,所以,飞行不仅是具有娱乐及商务性质,对于其它应用更有极大的需求。
对于固定翼飞行器而言,固然可以搭载大量人员及货物,但是这类载具需要很长的跑道以及大量相关的起降设备,因此只局限于机场起降,为克服此项限制,另外发展出旋翼飞行器,例如直升机,可以在小面积的范围垂直起降。但是,即使是可以垂直起降的旋翼飞行器,仍要设置相当面积的停机坪,并不能像地面的车辆随地上、下载客,且在密集建筑物的大都会中,直升机仍然难进入狭窄巷道及普通楼顶。
因此,目前已有研发团队着手研发单人垂直升降飞行器,可以在建筑物密集而空间狭窄的都会区使用,目前已知的单人垂直升降飞行器有的使用单一螺旋桨,而为了得到较大的推力,也可以设置多个螺旋桨,一般而言有双螺旋桨及四螺旋桨等不同的型式。然而,单人垂直升降飞行器的体积是相当有限的,如果设置多个螺旋桨,必然不可能如固定翼飞行器一样,每个螺旋桨均配置个别的引擎,而是希望使用一个引擎同时驱动多个螺旋桨,因此引擎的动力如何分配传输至每个螺旋桨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动力传输系统,设置多个动力分配传输装置,将动力源的动力平均地分配输送至多个负载。而应用至轻量飞行载具,例如单人飞行器,可以将引擎的动力利用动力齿轮盒平均地分配输送至多个螺旋桨而产生推力。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为达上述的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动力传输系统的一实施例包括动力源、第一动力传输分配装置、第一负载以及第二负载。动力源具有动力输出端,用以输出动力,第一动力传输分配装置具有第一动力输入端、第一动力传送端以及第二动力传送端,第一动力输入端耦接于动力源的动力输出端,动力自动力输出端输入第一动力输入端后,分成第一传输动力以及第二传输动力,第一传输动力传送至第一动力传送端,第二传输动力传送至第二动力传送端,第一负载耦接于第一动力传送端,第一传输动力输入第一负载,第二负载耦接于第一动力传送端,第二传输动力输入第二负载。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动力传输系统还包括第二动力传输分配装置,具有第二动力输入端、第三动力传送端以及第四动力传送端,第二动力输入端耦接于第一动力传送端,第三动力传送端耦接于第一负载,第一传输动力自第一动力传送端输入第二动力输入端,并经由第三动力传送端驱动第一负载。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动力传输系统还包括第三动力传输分配装置,具有第三动力输入端、第五动力传送端以及第六动力传送端,第三动力输入端耦接于第二动力传送端,第五动力传送端耦接于第二负载,第二传输动力自第二动力传送端输入第三动力输入端,并经由第五动力传送端驱动第二负载。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动力传输系统还包括第二动力传输分配装置以及第三负载,第二动力传输分配装置具有第二动力输入端、第三动力传送端以及第四动力传送端,第二动力输入端耦接于第一动力传送端,第三动力传送端耦接于第一负载,第三负载耦接于第四动力传送端,第一传输动力自第一动力传送端输入第二动力输入端后,分成第三传输动力以及第四传输动力,第三传输动力经由第三动力传送端传送至第一负载,第四传输动力经由第四动力传送端传送至第三负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瑤章,未经林瑤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0433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