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离子电池内部微电池反应电压区间的预判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03336.0 | 申请日: | 2017-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0736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31 |
发明(设计)人: | 孟繁慧;高凡;马洪运;杜萍;王欣全;周江;伍绍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85 | 分类号: | G01R31/385 |
代理公司: | 12107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英兰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西青区滨***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电池 锂离子电池 电压区间 预判 电池充电 电池体系 反应电压 电池 电池充电容量 电池工作电压 有效降低电池 电化学 测试设备 电池电压 电池内部 电压监控 曲线显示 无损检测 应用效果 极化 大变化 休眠 充电 解剖 考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内部微电池反应电压区间的预判方法,在电池工作电压范围内,通过调整电池充电倍率(电流)、充电时间和电池休眠时间,有效降低电池极化对电池电压的影响,并以此方式细分电池充电容量,可更详尽而准确的考察电池体系内部微电池反应发生的电压区间。采用该方法对电池充电,电压监控曲线显示,如果电压在短时间内发生较大变化,会造成电池内部微反应,而这种电压骤升现象的出现,可预判电池体系内部微电池反应的存在,而电压骤升的电压区间,即为锂离子电池内部微电池反应发生的电压区间。该方法不需要对电池进行解剖,无需特殊测试设备,采用原位的电化学方法,实施简单方便,对电池进行无损检测,应用效果非常显著。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内部微电池反应电压区间的预判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锂离子电池工作时,电池内部化学平衡状态被打破,电池电压偏离其平衡电压的现象称为极化。锂离子电池极化是由锂离子在电解液和固态正负电极中传输过程受阻引起的。根据产生原因,极化可分为欧姆极化、电化学极化和浓差极化三种。欧姆极化受电池内部直流内阻和电流的直接影响,欧姆极化是瞬时发生的。电化学极化和浓差极化则受电池内部电荷和离子传输的影响,变化相对缓慢,电化学极化一般认为是微秒级的,浓差极化一般认为是秒级的。
极化会造成电池内部化学体系不平衡,即造成固相中锂浓度的梯度分布,而不同固相颗粒中化学体系的平衡,需通过电解液体系, 势必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内部微电池,也称腐蚀反应,这种反应会造成电池内部的自放电,消耗电解液。不同体系下,微电池腐蚀造成的自放电程度不同,对电池电压造成的影响不同。
由于电池内部反应的复杂、反应强度不一,电池内部微电池反应强度较弱,尚无有效的方法进行预测及预防。另外,对锂离子电池内部微电池反应的预判,对于揭示和研究电池内部化学体系极化、微电池腐蚀反应和自放电等现象的研究有积极的意义,再有对于锂离子电池的设计、制造、工艺改进和应用等可提供积极的指导建议。
因此,提供一种应用简便、实施效果非常显著的锂离子电池内部微电池反应发生的电压区间的预判方法,是该领域当前急待解决的难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内部微电池反应电压区间的预判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实施方式如下:一种锂离子电池内部微电池反应电压区间的预判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实施步骤如下:
(1)对电池进行放电,以0.01C-0.5C充电倍率将电池放电至额定最低电压,该最低电压定义为初始电压,设定休眠时间为1小时-20小时,以消除放电极化;
(2)通过调整电池充电倍率、充电时间和电池休眠时间,有效降低电池极化对电池电压的影响,便于准确测量内部微电池反应电压区间;对电池进行充电,以一定充电倍率将电池充电至规定时间后,电池进行休眠一定时间;休眠完成后,重复进行恒流充电-休眠;以上述方式重复进行恒流充电-休眠,对电池进行间歇充电,至测试终止电压;所述恒流充电-休眠制式中,恒流充电倍率为0.01C-3C,充电时间为1分钟-100分钟,休眠时间1小时-5小时;
(3)数据采集与分析;通过细分电池充电容量,能够更加详尽而准确的考察电池体系内部微电池反应发生的电压区间;采用步骤(2)方法对电池充电,记录步骤(2)中充电过程中的电压和时间数据,使用电压数据对时间数据作图,电压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如果电压在短时间内发生较大变化,会造成电池内部微反应,而这种电压骤升现象的出现,可以预判电池体系内部微电池反应的存在,而电压骤升的电压区间,即为锂离子电池内部微电池反应发生的电压区间。
步骤(1)中,所述的休眠截止的判断依据为,放电极化消失,即休眠电压停止回升;休眠时间为1小时-10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033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