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硝酸型退锡废液锡铜回收与再生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02687.X | 申请日: | 2017-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707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5 |
发明(设计)人: | 李继洲;宋垠先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B7/00 | 分类号: | C22B7/00;C22B25/06;C22B15/00;C25C1/12;C23F1/46;C01B21/46;C01G3/10;C01G19/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钱丽 |
地址: | 2111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退锡废液 硝酸 再生 退锡液 回收 锡铜 离心分离回收 无二次污染 二次污染 减压蒸馏 物质分离 循环利用 有效回收 再生过程 蒸馏余液 铜资源 再生液 萃取 回收率 生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硝酸型退锡废液锡铜回收与再生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退锡废液减压蒸馏,回收硝酸;2)蒸馏余液离心分离回收锡;3)萃取离心后溶液,并提取其中的铜;4)退锡液再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主要解决退锡废液再生过程中锡、铜等物质分离与回收率不高、工艺复杂、二次污染重及退锡废液不能有效再生的问题,可有效回收退锡废液中的硝酸、锡和铜资源,工艺简单,无二次污染,且不改变退锡液的主要成分,再生液可满足实际生产需要,实现了物料的循环利用,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和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硝酸型退锡废液锡铜回收与再生的方法,属于环境保护与资源再生和综合利用领域。
背景技术
在印制电路板(PCB)生产工艺中,外层正片制作时需在图形表面镀上一层厚度为5-8μm 的锡,蚀刻成型后再把表层的锡溶解。目前硝酸型退锡剂是PCB生产的主导剂型,一般以硝酸为主成分,还有硝酸稳定剂、氮氧化物抑制剂、以及磺酸盐、硝酸铁等缓释剂,其作用是选择性地溶解表层锡而避免腐蚀图形铜面。退锡过程中,当溶液的锡含量达到一定浓度(通常高于100g/L)后,退锡能力下降,从退锡设备中排出而成为退锡废液。退锡废液是PCB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种酸度非常高,且含有大量锡、铜、铁等金属化合物和稳定剂、缓蚀剂等多种有机物的危险废液,成份复杂,综合回收难度大。
目前退锡废液的处理方法主要有两大类,即综合回收法和循环再生法。
综合回收法主要是以化学沉淀等方法分步将废液中的锡、铜、铁等物质进行分离和回收,如专利申请号为201510347537.X公开了“一种退锡废液的回收利用工艺”,该法将退锡废液减压蒸馏后,采用离子交换膜电解工艺,通过控制电流密度和阴极电位分步回收金属铜、锡和二氧化锡。该法虽能从废液中提取金属,但在硝酸体系、低金属浓度离子,存在电流效率不高,副反应大的问题,不可能将废液中的金属离子提取完全,电解后液同样存在一定浓度的锡、铜离子。专利申请号为201510380395.7公开了“一种退锡废液的处理方法”,该法先将废液pH调整到1.0-1.5,用絮凝剂分离回收锡,然后用氨水使铜以氢氧化铜的形式沉淀,然后通过固液分离加以回收,剩余废水则经过离子交换处理后达标排放。该法用硫酸铵或硫酸钠调节高硝酸体系的pH,技术可信度不高,同时忽视了退锡废液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缓蚀剂、稳定剂及络合剂等有机化合物,这些物质可能会对离子交换树脂产生影响。专利申请号为201510741525.5和201510820629.5分别公开的“一种用于退锡废液的分类回收系统及方法”、“一种硝酸型退锡废液的洗脱装置及分离方法”都是利用蒸馏与冷却分馏、洗脱分离、蒸发结晶等技术,将退锡废液在一个密闭的系统中逐级分类回收稀硝酸、锡酸和硝酸盐。该方法虽然能实现废液的零排放,但蒸发获得的废盐结晶含铁、锡、铜等多种成分,无法直接加以利用。专利申请号为201510999280.6公开了“一种线路板退锡废液的资源回收方法”。该法以氢氧根分步调节废液pH在0.5-1.0、1.5-4.0和6.0-8.0的条件下,沉淀分离锡、铁、铜的氢氧化物,最后将剩余废液减压蒸馏得到硝酸钠。该法也忽视了退锡废液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缓蚀剂、稳定剂及络合剂等有机化合物这一因素,若部分有机物在冷凝水中,可能会导致水质超标;若残留在蒸馏残渣硝酸钠中,则硝酸钠的品质会受到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0268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