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麻鸭生态养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01696.7 | 申请日: | 2017-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109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0 |
发明(设计)人: | 丁爱军;骆伯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丁爱军 |
主分类号: | A01K67/02 | 分类号: | A01K67/02 |
代理公司: | 无锡互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36 | 代理人: | 王爱伟,陈军 |
地址: | 224100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大***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态 养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畜牧养殖类,特别关于一种麻鸭生态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家禽肉类的需求也在逐渐提高,但是目前大量的养殖基本都是现代化工厂养殖,甚至有些为了减少鸭类的生长周期喂食添加剂。另一方面,现在农村的人都在往大的城镇涌入,导致农村人口越来越少,空余的土地也越来越多,没法合理的利用起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农村闲置的池塘、粮食及简易的设施开发的麻鸭生态养殖方法,其低成本,操作方便,易推广,鸭肉品质好,可提高农民收入。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麻鸭生态养殖方法,其包括场址选择、养殖场搭建、饲料选择、饲养管理四个步骤。
进一步地,所述场址选择为选择邻近池塘、远离大河地带,地势高且平坦,通气透光,排灌良好,周围环境安静,便于种植少量的树木和牧草。
进一步地,所述养殖场搭建包括:
(1)育雏舍:①与河道或池塘呈垂直方向搭建高度1.3-1.8米的简易大棚育雏室,通风保温;②配置保温设备及照明,高度离地面1.0-1.3米;③设置1平方米方格且便于人员进出和操作,高度不低于0.3米,地面铺1-3厘米稻草或米糖;④消毒:雏鸭入舍前48-72小时用1%福尔马林全方位喷雾消毒,通风24-48小时;⑤方格内安放经消毒处理洁净饮水器、饮食器;⑥备好开口料、葡萄糖、多维等;
(2)嬉水塘:离育雏室5-20米开阔地带设置四方形水塘,深度不超过40厘米,大小按养殖100-120只标准1平方米设置,塑料薄膜或遮阴网铺塘底;
(3)大鸭舍:离附近池塘或河道30-50米开阔地带搭建高度1.5-1.8米的简易大棚,大棚靠地四周用宽为1-1.5米孔径为1-1.5厘米围网,其余用塑料膜覆盖,大小每平方米按20-35只标准设置,配置10-20平方米安装声控照明灯1盏;
(4)放牧场:水上牧场与岸上牧场、大鸭舍连成一体。水上牧场靠岸用宽为4-5米孔径为1-1.5厘米鱼网围栏,深度2-3米,下网口用砖或石子压于河泥。岸上牧场用高0.5-1米孔径为1-2厘米鱼网围栏,大小按每平米15-20只标准设置,设觅食点。
进一步地,所述饲料选择包括雏鸭料选择市场上信誉比较好的品牌作为小鸭早期(20天内)饲料,备料量7-10天,大鸭料选择无霉变的小麦、大麦等粮食。
进一步地,所述饲养管理包括
(1)育雏期(20日龄以前):雏鸭入舍,按大小强弱分群,用葡萄、多维水开食,7日龄内温度控制27-30度,7-20日龄温度控制在25-28度,光照充足,自由采食、饮水,勤换垫料,适当通风换气,勤洗饮水喂料器,3日龄起晴好天气中午让雏鹅嬉水,定期用0.1%高锰酸钾消毒,做好防疫工作,阴雨天饲料适量添加防大肠杆菌和防霉等添加剂,人不离舍;
(2)育肥期(20日龄以后):转群,按大小强弱分舍,3日内更换饲料,温度控制在22-30度,保持12小时光照,定点投食,自由采食,适当提供粗饲料且量不宜多,放牧宜早晨在能见度50米、露水干以后进行,放牧期间人不离群,自由嬉水,大鸭舍和岸上放牧场定期用0.1%高锰酸钾对进行消毒,水体定期在鸭入舍后用二氧化氯消毒,做好防疫手册工作,阴雨天饲料适量添加防大肠杆菌和防霉等添加剂,保持周围环境安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养殖成本低,利用农村闲置的池塘、粮食及简易的设施。
2.操作方便,易推广。
3.鸭肉的品质高,纯天然养殖,减少化学饲料添加剂。
4.增加农村土地的利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和达到的技术效果,以下结合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麻鸭生态养殖方法,其包括场址选择、养殖场搭建、饲料选择、饲养管理四个步骤。
所述场址选择为选择邻近池塘、远离大河地带,地势高且平坦,通气透光,排灌良好,周围环境安静,便于种植少量的树木和牧草。
所述养殖场搭建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丁爱军,未经丁爱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0169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