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核电站核岛BIS‑TMD被动混合减震新型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01633.1 | 申请日: | 2017-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100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发明(设计)人: | 侯钢领;李孟;王晓东;赵灿;孙海;宋天舒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21C13/02 | 分类号: | G21C13/02;G21C13/0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核电站 bis tmd 被动 混合 减震 新型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减震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核电站核岛BIS-TMD被动混合减震新型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地震的突发性以及核电厂结构系统部件的复杂性,提高核电站综合地震安全性能仍是面临艰巨的挑战。保证核反应堆结构抗震安全一直是研究的重点。核电站具有较高抗震安全度,但由于地震的突发性以及核电厂结构系统部件的复杂性,提高核电站综合地震安全性能仍是面临艰巨的挑战。2005年8月16日女川(Onagawa)核电站遭受地震超过设计地震S1级,其中一号机组检查停堆23个月。2007年3月25日志贺核电站遭受地震超过设计地震S1级,停堆14个月。2007年7月16日刈羽核电站遭受地震超过设计地震S2级,造成含有微量放射性物质的水泄漏,停堆24个月。2011年3月11日福岛核电站遭受9.0级特大地震,在海啸和地震作用下,造成7级核泄漏事故。核电站地震破坏,会导致放射性物质外泄,形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社会影响。
而随着我国核电的大力发展,核电站安全性的要求更加不容忽视,而安全壳的安全性是核电站结构安全保障的重中之重。如何提高安全壳结构的安全性是核电站结构设计中的关键问题。
以“华龙一号”等为代表的Ⅲ代核电站,普遍采用了非能动安全技术和设计理念。非能动安全技术是不依靠外来的干预和外部的能源,仅依靠对流、重力、储能式等自然本性,实现了核电站的安全功能。采用具有非能动特点的建筑技术,例如基础隔震技术(Base Isolation System,BIS)和调频质量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TMD)等被动减震技术,提高核电站的抗震性能符合非能动安全技术的要求。
应用基础隔震技术,提高核电站的抗震性能,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谢礼立(2012)系统地表明了核电站采用隔震技术的优点、难点和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发展路线图。周志光(2013)系统地总结了国内外核电隔震规范的特点,并指出了发展趋势。在日本2011年福岛核事故中,该核电站的紧急中心建筑采用隔震技术,在地震中抗震性能表现良好,并在地震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有南非Koeberg核电站和法国Cruas核电站采用了基础隔震技术。
与基础隔震技术相似,TMD已经成功地应用到建筑、机械和交通等领域,并取得了良好的减震效果。当子结构采用固体结构时,称为调频质量阻尼器,即TMD;当子结构采用液体时,称为调频液体阻尼(Tuned Liquid Damper,TLD)。TMD具有坚实的减震理论基础和成熟的技术,针对风、机动车和动力机器等窄频外界激励,TMD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
本专利通过内安全壳与外安全壳之间隔震缝的隔离设计,可以减小安全壳及其设备遭受的地震和爆炸冲击等作用,使得安全壳结构与外部环境相互独立。通过BIS-TMD被动混合减震的设计,形成TMD减震、下部基础隔震的混合减震安全壳结构体系,将基础隔震技术和TMD减震技术同时应用到本新型结构上,能够极大地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
本发明提高了安全壳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且该结构构造简单,造价低廉,适应于核电站的模块化设计,降低了设计成本。采用基础隔震、振动控制等技术措施,减小核电站的地震作用、提高核电站抗灾安全性、推动核电站设备和管理的标准化、降低核电站的综合成本,对于提高核电站安全性和经济性具有显著的意义。并适用于推广到工业上类似需要进行隔离设计的结构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核电站核岛BIS-TMD被动混合减震新型结构,适用于“华龙一号”核电站III代大型压水堆核岛结构的设计,同时也适用于其他危险化学品或者设备的存放结构的设计,本发明属于被动混合减震新型结构,符合动力学原理,提高了安全壳结构的安全性。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核岛厂房基础、外安全壳、内安全壳,外安全壳位于内安全壳外部,外安全壳与内安全壳之间设置有隔震缝,所述内安全壳包括内安全壳下部主结构、内安全壳上部TMD子结构、用于连接内安全壳下部主结构和内安全壳上部TMD子结构的TMD支座,所述内安全壳下部主结构通过隔震支座设置在核岛厂房基础上。
本发明还包括这样一些结构特征:
1.所述TMD支座设置有柔性密封装置。
2.所述外壳体内表面设置有限位装置。
3.外安全壳和核岛厂房为一体式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016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