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凝油油藏地层掺稀冷采新技术评价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00409.0 | 申请日: | 2017-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306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窦松江;李炼民;李涛;孙超囡;乐涛涛;殷金平;冯国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43/16 | 分类号: | E21B43/16;E21B43/14;G06Q50/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91 | 代理人: | 郭伟红 |
地址: | 30028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油 地层 掺稀冷采 新技术 评价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凝油油藏地层掺稀冷采新技术评价方法,利用高凝油下伏地层的稀油携带上伏地层的高凝油,进行地层掺稀,实现高凝油的有效开发。具体方法步骤为:1)基础数据分析;2)高凝油地层及温度筛选;3)掺稀层位与产量优选;4)掺稀比例优选;5)生产制度优化。该开采方法中地层掺稀概念和标准的提出和建立,借助于高凝油与其下伏地层的稀油油藏混合液量及温度优化,实现小规模及工程成本较高的高凝油开采优选提供科学依据。该方法能够充分利用开发区块中的地质、油藏、工艺信息,且具有考虑因素全面,操作简单,较符合实际情况的特点,能够实现高凝油油藏地层掺稀冷采工作,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藏地层掺稀冷采评价方法,具体为一种高凝油油藏地层掺稀冷采新技术评价方法,属于石油勘探开发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高凝油即高含蜡(35%)、高凝固点(40℃)原油,在我国辽河沈阳油田、大港枣园油田以及国外等地都有较多分布。由于凝固点高,导致其在地层条件下、流动性能较好,但是在地面条件下原油凝固,因此开采时一般采取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加热提高原油到达井口的温度,包括热流体循环、电伴热技术和隔热油管等技术。这些技术存在一次性投入高,耗电量较大,检修不方便等问题。第二种是添加化学药剂、掺稀油等措施降低原油凝固点,存在药剂配伍性、动态调整稀油掺入比例难等问题。这样就造成了高凝油开发成本居高不下,对于规模较大,作业成本较低的区块是可行的,但是对于规模较小的、地理位置较偏僻的高凝油油藏来说,这显然是不经济的,必须寻找新的开发方法,来有效开发高凝油油藏。
尽管有些学者已经认识到,掺稀油可以降低高凝油的凝固点,却局限于应用其他井稀油井口掺稀。也有些学者对高凝原油井筒温度场进行了研究,却局限于应用隔热油管来减少热损失。目前国内外文献未发现综合利用这两项技术对地下高凝油进行地层掺稀有效开发。综上所述,目前尚无高凝油地层掺稀方面的开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高凝油油藏地层掺稀冷采新技术评价方法,解决地面条件复杂,储量较小的高凝油油藏的开发的难题,为油田高凝油的经济有效开发提供切实可行的技术支持。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高凝油油藏地层掺稀冷采新技术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基础数据分析,所述基础数据包括:地质、测井、试油、试井、原油性质、井筒工艺数据;
步骤B、高凝油层位筛选,预测高凝油油层的温度与产液能力,筛选出的油层温度应超过原油凝固点14℃,以及有一定的生产能力;
步骤C、掺稀层位与产量优选,一般选择高凝油地层的下伏地层油层作为掺稀层位,并落实掺稀油层生产能力,保证掺稀油藏原油到达井口时,温度大于高凝油凝固点;
步骤D、掺稀比例优选,控制稀油与高凝油的比例,以充分降低高凝油的凝固点,要求高凝油比例在40%以下;
步骤E、生产制度优化,优选合理的生产制度,控制动液面在一个合理的水平,维持正常生产。
其中,在步骤B中,油层温度与原油凝固点之间必须要有较大温差,可根据公式来进行计算:
TH=ΔT+Tf
式中:TH-油层温度,℃;
Tf-原油凝固点,℃;
ΔT-油层温度与原油凝固点之间温差,℃;
现场实践表明,温差ΔT≥14℃;
式中:T0-地表温度;G-地温梯度,℃/100m;H-油层深度,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004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锯带测试装置
- 下一篇:一种柔版印刷簿册生产线上分切机用的分切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