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饰面板阴角连接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00383.X | 申请日: | 2017-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495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颜裕;周东珊;郑晓峰;李鹏程;王东;肖苏;陈奕阊;蔡帅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亚厦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F13/073 | 分类号: | E04F13/073;E04F13/075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王江成;郑汝珍 |
地址: | 312363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面板 连接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饰面板阴角连接结构,包括:饰面板,所述的饰面板的端面上设置开槽;所述的开槽将饰面板的端部分割为插接部和抵接部;阴角转接件,用于与基层板固定连接实现两饰面板阴角连接的部件;所述的阴角转接件上设置有用于实现饰面板阴角连接的卡槽和插片,所述的插接部插设在卡槽内部,所述的插片插设在开槽内部;所述的阴角转接件与两阴角连接的饰面板实现双重插接定位。该饰面板阴角连接结构,结构简单合理,安装快捷,无环境污染,装饰效果好,不易脱落,有效解决了传统装饰中饰面板阴角收口采用胶粘和钉接,安装不便,存在环境污染等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饰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饰面板阴角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建筑装饰饰面板安装是墙面装饰装修的重要部分,其中饰面板阴角收口安装是整个安装过程的重点和难点。
传统装饰行业中,饰面板阴角收口一般分为胶粘和钉接两种,基本上可以满足饰面板阴角收口要求,但它也存在一定问题。首先,胶粘的安装方式甲醛挥发多,对环境污染较大,经过一段时间,由于胶水的疲劳、氧化容易造成饰面板脱落。其次,钉接的安装方式破坏饰面板饰面,影响装饰效果,即便是后期进行修补处理也因此增加工序,耗费工时,不利于控制施工成本。
中国专利文献(公告日:2015年12月16日,公告号:CN103806615B)公开了一种阴角装饰板的安装组件,对应于构成阴角的第一墙面和第二墙面上分别布置有第一装饰板和第二装饰板,第一墙面和第二墙面中的至少一个墙面处固连有连接件,连接件上设置有收口式的卡接槽,卡接槽的槽口指向远离连接件所在处的阴角墙面的方向,所述的第一、第二装饰板通过扣件卡接固定,扣件上设置有截面形状与卡接槽的槽腔吻合的卡接头,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扣件与连接件卡接配合,这样连接件与阴角处的墙面相连时,就自然保证了扣件得到可靠固定,如此扣件可以稳定、可靠地将敷设在阴角处的第一、第二装饰板进行卡接固定,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固定第一、第二装饰板的强度高。
上述技术方案结构不够简单,不能够解决传统装饰中饰面板阴角收口一般采用胶粘和钉接的技术问题,而且安装不便,装饰效果不够理想,易脱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传统装饰中饰面板阴角收口采用胶粘和钉接,安装不便,存在环境污染等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安装快捷,无环境污染,装饰效果好,不易脱落的饰面板阴角连接结构。
本发明实现其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饰面板阴角连接结构,包括:
饰面板,所述的饰面板的端面上设置开槽;所述的开槽将饰面板的端部分割为插接部和抵接部;
阴角转接件,用于与基层板固定连接实现两饰面板阴角连接的部件;
所述的阴角转接件上设置有用于实现饰面板阴角连接的卡槽和插片,所述的插接部插设在卡槽内部,所述的插片插设在开槽内部;所述的阴角转接件与两阴角连接的饰面板实现双重插接定位。
该饰面板阴角连接结构,通过对饰面板的拼接处的端面结构进行全新的设计,在饰面板的端面开设开槽,开槽将饰面板的侧面分割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两相互在阴角拼接时的叠加抵接,一部分用于插接定位。为了实现饰面板阴角处的快速安全连接,设置一阴角转接件,阴角转接件上设置有供插接部接入的卡槽,同时设置有与饰面板上的开槽插接的插片,双重对接结构有效地保证了饰面板在快速拼接的同时,能够保证拼接的安全可靠,不会脱开。该饰面板阴角连接结构,结构简单合理,安装快捷,无环境污染,装饰效果好,不易脱落,有效解决了传统装饰中饰面板阴角收口采用胶粘和钉接,安装不便,存在环境污染等题。
作为优选,所述的抵接部的宽度大于插接部的宽度。抵接部的宽度在于插接部的宽度既方便插接部的插接,同时能够保证两块在阴角处进行连接的饰面板的拼接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亚厦装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亚厦装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0038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