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静态轴重仪的展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00358.1 | 申请日: | 2017-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812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道恒交通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G23/365 | 分类号: | G01G23/36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65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锦业路69号***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线数据 重力感应器 车轴 信息展示 发声 背面 接通 挡住 提示 静态轴 频闪 恒定的 重力计 检测 粉色 三经 展示 | ||
一种静态轴重仪的展示方法,光线数据一经重力感应器挡住代表过重一限度,正面背面LED珠接通之际是频闪的蓝色;发声与信息展示来提示提防车轴已过重一;光线数据一、光线数据二由重力感应器挡住代表过重二限度,正面背面LED珠接通之际是频闪的白色;发声与信息展示来提示提防车轴已过重二;光线数据一、光线数据二、光线数据三经重力感应器挡住代表过重三限度,正面背面LED珠接通之际是恒定的粉色;发声与信息展示来提示提防车轴已过重二;有效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检测机构仅仅经由重力计、手动的模式来执行检测、检测性能受到约束的缺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轴重仪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静态轴重仪的展示方法。
背景技术
过重对马路的伤损的程度大于过快对马路的伤损的程度,尤其在车轴过重,纵然不发生问题,亦常常损伤马路护栏,不利于正常行驶,政府须采取大额费用来重新维持。过重导致的行驶问题基本上为伤损路面、车轴伤损、驾驶员伤损这样的问题。迄今为止,无法防止过重的缘由一则为过重能够为驾驶员给以很好的收入,二则为检测机构仅仅经由重力计、手动的模式来执行检测。检测性能受到约束。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静态轴重仪的展示方法,有效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检测机构仅仅经由重力计、手动的模式来执行检测、检测性能受到约束的缺陷。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静态轴重仪的展示方法的解决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静态轴重仪的展示方法,卡箍上的两对光电感应器于寻常条件下接通通知无事,正面背面LED珠接通之际是恒定的蓝色;光线数据一经重力感应器挡住代表过重一限度,正面背面LED珠接通之际是频闪的蓝色;发声与信息展示来提示提防车轴已过重一;
光线数据一、光线数据二由重力感应器挡住代表过重二限度,正面背面LED珠接通之际是频闪的白色;发声与信息展示来提示提防车轴已过重二;
光线数据一、光线数据二、光线数据三经重力感应器挡住代表过重三限度,正面背面LED珠接通之际是恒定的粉色;发声与信息展示来提示提防车轴已过重二;
光线数据一、光线数据二、光线数据三、光线数据四经重力感应器挡住代表过重四限度,正面背面LED珠接通之际是恒定的粉色;发声与信息展示来提示提防车轴已过重四且搬出过重物件引擎才能运行。
在搬出过重物件后,光线数据再次接通,静态轴重仪复位为常态,引擎才能运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架构复杂,不难配备。可阻止过重事件的出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地说明。
本实施例的静态轴重仪的展示方法,卡箍上的两对光电感应器于寻常条件下接通通知无事, 正面背面LED珠接通之际是恒定的蓝色;光线数据一经重力感应器挡住代表过重一限度,正面背面LED珠接通之际是频闪的蓝色;发声与信息展示来提示提防车轴已过重一;
光线数据一、光线数据二由重力感应器挡住代表过重二限度,正面背面LED珠接通之际是频闪的白色;发声与信息展示来提示提防车轴已过重二;
光线数据一、光线数据二、光线数据三经重力感应器挡住代表过重三限度,正面背面LED珠接通之际是恒定的粉色;发声与信息展示来提示提防车轴已过重二;
光线数据一、光线数据二、光线数据三、光线数据四经重力感应器挡住代表过重四限度,正面背面LED珠接通之际是恒定的粉色;发声与信息展示来提示提防车轴已过重四且搬出过重物件引擎才能运行。
在搬出过重物件后,光线数据再次接通,静态轴重仪复位为常态,引擎才能运行。
架构复杂,不难配备。可阻止过重事件的出现。
以上以实施例的方式对本发明作了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不限于以上描述的实施例,在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化、改变和替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道恒交通设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安道恒交通设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0035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