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密切锥理论的定平面乘波体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00044.1 | 申请日: | 2017-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632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刘传振;白鹏;周伟江;杨云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4F5/00 | 分类号: | B64F5/00;B64C30/0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庞静 |
地址: | 10007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密切 理论 平面 乘波体 设计 方法 | ||
1.一种基于密切锥理论的定平面乘波体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建立乘波体前缘后掠角λ与激波出口型线ICC、流动捕获管FCT之间的关系式
(2)根据(1)中的关系式,指定乘波体的前缘为固定切角λ的直线,然后给出激波出口型线ICC或流动捕获管FCT中的一条,即δ1或δ2已知,求出δ2或δ1的分布,再利用密切锥方法生成乘波体外形;
所述步骤(1)中的关系式通过下述方式建立:
(1.1)假设每个密切平面中的锥形流动激波角β都相同,且锥形流或楔形流动中激波都是直线,计算FG的长度其中,G点为激波出口型线ICC上的任一点,F点为激波出口型线ICC上过G点的垂线与流动捕获管FCT的交点;Llocal为在密切面FG内所生成的子乘波体的长度;
(1.2)定义过G点、F点两条切线的交点为H,得到几何关系式其中,δ1和δ2分别为直线GH、FH的斜率倾角,其正负号与激波出口型线ICC和流动捕获管FCT的当地切率一致;Wlocal为根据密切面FG所生成的子乘波体的宽度;
(1.3)根据上述(1.1)、(1.2)的关系式结合前缘后掠角的定义,建立乘波体前缘后掠角λ与激波出口型线ICC、流动捕获管FCT之间的关系式。
2.一种基于密切锥理论的定平面乘波体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第一步,定义函数c(y),f(y)和p(y)分别表示激波出口型线ICC,流动捕获管FCT和平面形状的轮廓线PLF;
第二步,根据激波出口型线ICC,流动捕获管FCT和平面形状的轮廓线PLF的定义,分别得到c(y),f(y)和p(y)与δ1和δ2、乘波体前缘后掠角λ的关系式;令G点为激波出口型线ICC上的任一点,F点为激波出口型线ICC上过G点的垂线与流动捕获管FCT的交点;δ1和δ2分别激波出口型线ICC过G点、流动捕获管FCT过F点的切角;
第三步,将第二步中的三个关系式结合密切面的定义以及权利要求1步骤(1)中的关系式,得到五个关系式组成的方程组;
第四步,已知c(y),p(y),利用微分方程理论即可求解f(y);或者已知f(y)、p(y),利用微分方程理论即可求解c(y);
第五步,利用第四步中的f(y)和c(y),使用密切锥方法生成乘波体外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三步中的方程组形式如下:
tan(δ1)=c(1)(yG)
tan(δ2)=f(1)(yF)
tan(λ)=p(1)(yF)
式中,yF、yG为F和G点的展向坐标,β为锥形流动激波角,上标'(1)'代表一阶导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步中求解的边界条件为:在半展长yK处三个函数值相等,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0004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通用飞机牵引车
- 下一篇:一种飞机机翼维修及吊装辅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