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静电可生物降解的塑料件材料在审
| 申请号: | 201711099194.5 | 申请日: | 2017-11-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622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7 |
| 发明(设计)人: | 廖绪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金利达实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23/12 | 分类号: | C08L23/12;C08L3/02;C08L101/00;C08K13/02;C08K3/26 |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创佳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2 | 代理人: | 韩炜 |
| 地址: | 558200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防静电 可生物降解 塑料件 聚丙烯 防静电剂 花生壳粉 鸡蛋壳粉 抗氧化剂 玉米淀粉 贝壳粉 可降解 手机壳 稳定剂 增塑剂 重量份 阻燃剂 缓解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静电可生物降解的塑料件材料,按重量份计,包括有玉米淀粉40‑60份、聚丙烯80‑120份、弹性体20‑40份、贝壳粉4‑10份、花生壳粉4‑10份、鸡蛋壳粉4‑10份、阻燃剂8‑16份、抗氧化剂2‑6份、防静电剂6‑14份、增塑剂6‑14份和稳定剂4‑10份。本发明的材料具有可降解的特点,可大大减少环境中的废手机壳的量,缓解环境污染的压力,同时,还具有较好的防静电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塑料件材料的制备方法,特别是一种防静电可生物降解的塑料件材料。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各类消费类电子产品、工控设备类电子产品以及车载类电子产品的出现,人们接触这些电子产品的时间越来越长,而塑料件是电子产品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很多结构中都会用到。
现目前,塑料件多为不可降解塑料制成,由于大量的需求和频繁的更换速度,导致环境中存在巨量的废塑料件制品,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同时,现目前的塑料件制品防静电能力差,对电子产品的性能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静电可生物降解的塑料件材料。本发明的材料具有可降解的特点,可大大减少环境中的废手机壳的量,缓解环境污染的压力,同时,还具有较好的防静电能力。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防静电可生物降解的塑料件材料,按重量份计,包括有玉米淀粉40-60份、聚丙烯80-120份、弹性体20-40份、贝壳粉4-10份、花生壳粉4-10份、鸡蛋壳粉4-10份、阻燃剂8-16份、抗氧化剂2-6份、防静电剂6-14份、增塑剂6-14份和稳定剂4-10份。
前述的防静电可生物降解的塑料件材料,按重量份计,包括有玉米淀粉45-55份、聚丙烯90-110份、弹性体25-35份、贝壳粉6-8份、花生壳粉6-8份、鸡蛋壳粉6-8份、阻燃剂11-13份、抗氧化剂3-5份、防静电剂9-11份、增塑剂9-11份和稳定剂6-8份。
前述的防静电可生物降解的塑料件材料,按重量份计,包括有玉米淀粉50份、聚丙烯100份、弹性体30份、贝壳粉7份、花生壳粉7份、鸡蛋壳粉7份、阻燃剂12份、抗氧化剂4份、防静电剂10份、增塑剂10份和稳定剂7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合理配比原料,采用大量天然生物材料,采用该配方制得的塑料件在自然条件下可以实现自动降解,大大减少了环境中不可降解的废塑料件的数量,缓解了环境污染的压力。
2、本发明的塑料件具有较好的防静电能力,在应用到电子产品中后,不会对电子产品造成不良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一种防静电可生物降解的塑料件材料,按重量份计,包括有玉米淀粉50份、聚丙烯100份、弹性体30份、贝壳粉7份、花生壳粉7份、鸡蛋壳粉7份、阻燃剂12份、抗氧化剂4份、防静电剂10份、增塑剂10份和稳定剂7份。
实施例2、一种防静电可生物降解的塑料件材料,按重量份计,包括有玉米淀粉40份、聚丙烯80份、弹性体20份、贝壳粉4份、花生壳粉4份、鸡蛋壳粉4份、阻燃剂8份、抗氧化剂2份、防静电剂6份、增塑剂6份和稳定剂4份。
实施例3、一种防静电可生物降解的塑料件材料,按重量份计,包括有玉米淀粉45份、聚丙烯90份、弹性体25份、贝壳粉6份、花生壳粉6份、鸡蛋壳粉6份、阻燃剂11份、抗氧化剂3份、防静电剂9份、增塑剂9份和稳定剂6份。
实施例4、一种防静电可生物降解的塑料件材料,按重量份计,包括有玉米淀粉55份、聚丙烯110份、弹性体35份、贝壳粉8份、花生壳粉8份、鸡蛋壳粉8份、阻燃剂13份、抗氧化剂5份、防静电剂11份、增塑剂11份和稳定剂8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金利达实业有限公司,未经贵州金利达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9919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