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耳龟胚胎成纤维细胞系及其构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92592.4 | 申请日: | 2017-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583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曹代男;段好冉;魏玉峰;杨江波;万小娟;葛研;龚世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生物资源应用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5/073 | 分类号: | C12N5/073;C12N15/85;C12N15/65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刘明星;胡素丽 |
地址: | 5102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耳龟 胚胎 纤维 细胞系 及其 构建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耳龟胚胎成纤维细胞系及其构建方法。它是取孵化至第12~18d的红耳龟卵,挑选活胚后对红耳龟卵进行消毒,去壳取红耳龟胚,弃头、四肢及内脏,余下的胚胎组织用含双抗的PBS冲洗至无明显血迹;将冲洗至无明显血迹的胚胎组织用胰蛋白酶消化,收集消化下来的单细胞,将单细胞接种于完全培养基中静置培养,当细胞部分贴壁且稍加振荡也不浮起时,吸去完全培养基和尚未贴壁的细胞,剩下的贴壁细胞加入新的完全培养基后继续培养;当原代培养的细胞汇合度达到90%以上时,用胰蛋白酶消化,收集单细胞,再接种于完全培养基中进行传代培养。本发明为进一步利用RSTEFs进行基础理论和实验研究奠定了材料和技术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细胞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耳龟胚胎成纤维细胞系及其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红耳龟(Trachemys scripta elegans)又名巴西龟,原产于美国中部至墨西哥北部,由于国际贸易的原因,该种已被引入欧洲、非洲、澳洲、亚洲以及美洲等许多国家,成为世界性的危险入侵物种。同时红耳龟价格低廉、数量多,也是动物学、生理学、医学等研究的实验动物。研究表明,红耳龟对温度变化、饥饿、高盐胁迫和酸胁迫具有较强的耐受性,然而目前这些研究主要涉及生理生化表型性状层面,尚未深入至细胞学和分子机制,其重要原因可能是红耳龟细胞的体外培养技术不成熟,缺乏能够用于实验研究的相关细胞系。目前已报道的体外培养的龟类细胞仅有卡罗来纳箱龟(Terrapene carolina)心脏细胞,西部锦龟(Chrysemys picta bellii)、蛇鳄龟(Chelydra serpentina)、美国鳖(Apalone mutica)的肝脏和脾脏细胞,绿海龟(Chelonia mydas)心脏、肝脏等13种细胞,红海龟(Carettacaretta)、鹰嘴海龟(Eretmochelys imbricata)、多盾海龟(Lepidochelys olivacea)成纤维细胞和中华鳖心脏细胞等少数几个品种。本专利旨在建立稳定的红耳龟胚胎成纤维细胞(Red-eared slider turtle embryonic fibroblasts,RSTEFs)分离培养体系,为从细胞水平深入研究红耳龟对逆境胁迫的耐受机制,以及相关生理学、医学研究奠定材料和技术基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红耳龟胚胎成纤维细胞系及其构建方法,为从细胞水平深入研究红耳龟对逆境胁迫的耐受机制,以及相关生理学、医学研究奠定材料和技术基础。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红耳龟胚胎成纤维细胞系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胚胎的处理:取孵化至第12~18d的红耳龟卵,挑选活胚后对红耳龟卵进行消毒,去壳取红耳龟胚,弃头、四肢及内脏,余下的胚胎组织用含双抗的PBS冲洗至无明显血迹;
b)原代培养:将冲洗至无明显血迹的胚胎组织用胰蛋白酶消化,收集消化下来的单细胞,将单细胞接种于完全培养基中静置培养,当细胞部分贴壁且稍加振荡也不浮起时,吸弃完全培养基和尚未贴壁的细胞,剩下的贴壁细胞加入新的完全培养基后继续培养;
c)传代培养:当原代培养的细胞汇合度达到90%以上时,用胰蛋白酶消化,收集单细胞,再接种于完全培养基中进行传代培养。
所述的挑选活胚后对红耳龟卵进行消毒具体为:将挑选有活胚的红耳龟卵用体积分数6%新洁尔灭溶液浸泡3min。
所述的传代培养的接种比例优选为1:2~3。或者,所述的传代培养的接种密度优选为1.25~2.5×104/cm2。
所述的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的培养条件均优选为:饱和湿度,30~34℃,5%CO2。进一步优选为:饱和湿度,34℃,5%CO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生物资源应用研究所,未经广东省生物资源应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9259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