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航空母舰飞机火药气体弹射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92422.6 | 申请日: | 2017-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478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4 |
发明(设计)人: | 沈金钟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金钟 |
主分类号: | B64F1/06 | 分类号: | B64F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001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弹射 内密封构件 火药 传动板 航空母舰 气缸 火药气体 盖板 弹射器 高气压 气缸体 填充仓 高电压发生器 复位钢丝绳 输出高电压 发射间隔 飞机起飞 火药爆炸 密封沟槽 水面舰艇 向前运动 活塞 闭锁盘 活塞体 火药槽 开口段 中间轴 放电 勾条 滑梭 火帽 尖齿 框形 凸起 相扣 沿边 飞机 点火 两边 爆炸 维护 | ||
一种航空母舰飞机火药气体弹射器,包括火药盘填充仓、火药盘、气缸体以及气缸内密封构件和活塞体、活塞中间轴上的弹射传动板、弹射滑梭、安装在弹射传动板活动范围所在的框形路径上的复位钢丝绳;火药填充仓的盖板上有闭锁盘和盖板点火高电压发生器,输出高电压在火药盘各个火帽内部尖齿处放电使各个火药槽先后爆炸产生热量和高气压;气缸内密封构件是在弹射传动板向前运动过后被火药爆炸产生的高气压向上顶起,气缸内密封构件两个边上有凸起勾条能与气缸体开口段两边的沿边的密封沟槽相扣搭。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维护容易、占地小、再次发射间隔时间少的优点,可以为航空母舰和一般大中型水面舰艇的飞机起飞提供弹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航空母舰弹射器。
背景技术
航空母舰飞机起飞弹射器是航空母舰上推动舰载机增大起飞速度、缩短滑跑距离的装置,目前世界上采用的多是蒸汽弹射器。
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使用的是滑跃起飞式。
滑跃甲板对飞行员要求比较高、占用甲板面积、飞机出勤效率也没有弹射器高、滑跃起飞这种动作注定了你的飞机的起飞重量不能太重,要不然引起结构损伤,而且弧形的滑跃甲板部分也无法安装弹射器,现在的弹射器都是蒸汽弹射,气缸无法拐弯,所以无法安装。
第二艘国产航母采用弹射起飞方式起飞。
蒸汽弹射器结构很复杂,它与滑跳式飞行甲板相比,滑跑距离短,天气情况稍差也能正常起飞,但蒸汽弹射器的缺陷有:1、维护成本大,U型密封条更换频繁而又十分麻烦,对材质要求高;2、使用蒸汽弹射器成本大,效率低,配套设施多,系统烦琐,各个环节要求高;3、需消耗大量淡水;4、不能弹射无人机。
技术发展过程中有种种偶然性的,蒸汽弹射器是因为早期发展最快,然后一直发展也够用,就这么一直用了下来,即使期间美国人也一度设想一种气缸内密封的方式但也没坚持去做,直到现在才要被电磁弹射器取代。因为电磁弹射器确实先进太多,所以值得冒技术风险去布置,美国在海军航母电磁弹射器上花费了28年的时间和32亿美金。但即使是电磁弹射,也有很大的缺点,耗电大,散热严重,一般的航母还不能使用。目前美国的一些航母装备了电磁弹射器,使用中也有很多问题。我国的第三首航空母舰也可能采用电磁弹射器,设计制造航母核反应堆对技术要求非常高,尽管我国早已可以制造核动力潜艇,但将常规动力航母改为核动力航母,涉及很多关键问题,并不能一蹴而就。
据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第三艘航母项目与电磁弹射器项目的立项时间大体一致。对于像航母这样重要的武器装备,其子系统的成熟度必须远大于总体开始设计的时间,才能进行总体设备,特别是关键设备,否则完全无从进行总体设计,甚至连综合立项论证都无法开展。
而这之前,还有其他的弹射器被经过谈论,有如下几个方案:
一、燃气弹射器。燃气弹射器在结构上与蒸汽弹射器有些相似,只不过是蒸汽的两端进气口变成了燃烧室,其中还原剂及氧化剂是通过高压注入的,不过是受控的,并且是持续注入的。当工作时,还原剂及氧化剂向燃烧室高压注入,点火装置使还原剂及氧化剂在燃烧室内反应并产生大量的热,气体推动活塞做功,由于还原剂及氧化剂持续注入,活塞将在气体不断推力下高速运行,从而使飞机起飞。当飞机起飞后还原剂及氧化剂停止注入,并打开燃烧室通气口,同时返回端的燃烧室通气口关闭,活塞会立即停止。返回与上述过程相同,只不过燃烧室及高压注入设备比工作的小而已。这种弹射器是靠控制注入还原剂及氧化剂来控制的,优点是不需要淡水,工作及返回时间短。但缺点特别多,首先是燃烧室的耐高温及防氧化等条件高,筒壁强度及耐高温要求高。注入还原剂及氧化剂的控制要求精准、数据反应快,有一定的危险性,消耗价格昂贵的液体还原剂及氧化剂,故障率高,排除大量气体污染及红外辐射等许多不利因素。因此这种弹射器实际上只是理论上进行讨论分析过,并未有大型实践的记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金钟,未经沈金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924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飞机起飞弹射器火药盘
- 下一篇:一种飞机起飞弹射器气缸内密封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