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过切割秸秆实现农作物秸秆就地还田的机械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92341.6 | 申请日: | 2017-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5066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9 |
发明(设计)人: | 李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琳 |
主分类号: | A01D82/00 | 分类号: | A01D82/00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罗磊 |
地址: | 710072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过 切割 秸秆 实现 农作物 就地 还田 机械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切割秸秆实现农作物秸秆就地还田的机械设备,包括收割装置,收割装置连接有切割系统,切割系统连接有负压及喷洒装置,收割装置包括支撑框架,支撑框架上沿机械的前进方向的反向依次设置有收割头、导向喂料装置、切割系统的入口。切割系统包括一管状的支撑壳,支撑壳的一端连接切割系统的入口,支撑壳的一端连接负压及喷洒装置,支撑壳内沿秸秆流流向依次转动设置有第一压块轮组、第二压块轮组、切割刀具。本发明的一种通过切割秸秆实现农作物秸秆就地还田的机械设备,能够实现秸秆精细切割,从而提高秸秆还田后腐解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用机械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通过切割秸秆实现农作物秸秆就地还田的机械设备。
背景技术
秸秆还田是把作为农作物副产品的秸秆直接或经过堆积腐熟后施入土壤中的一种方法。秸秆中含有大量的新鲜有机物料,在归还于农田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腐解作用,就可以转化成有机质和速效养分,既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也可供应一定养分。秸秆还田可促进农业节水、节成本、增产、增效,在环保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受到了充分的重视。秸秆还田虽然有着上述许多的好处,但由于成本、技术的限制,秸秆还田仍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机械切割秸秆的尺寸过大,影响秸秆还田效果是当前的主要问题。秸秆在经过切割后,纤维变得松散,整个木质结构变得不再那么稳定,与外界环境的接触面积变大,使得被切碎的秸秆更容易被微生物攻击,腐解,变成肥料。理论上来讲,被切割后的秸秆应该尽可能的小,以达到尽可能大的比表面积,从而能够使得更多的微生物附着在被切割秸秆的表面,实现腐解的效果。然而,现有的秸秆就地还田机械设备的切割原理并不能够保证农作物秸秆被切割成均匀、细小的颗粒。例如,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2941170U中,公开了一种以滚筒刀具作为主要切割手段的秸秆还田机械,此实用新型由于未对进料口处的秸秆喂料方向加以控制,所以不能保证切割尺寸的统一,许多秸秆无法充分腐解,在入冬之前来不及化为肥料。又例如,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387700Y中,公开了一种双辊秸秆还田旋耕机械,利用置于拖拉机后面的旋耕装置实现秸秆还田。然而,由于旋耕机的切割原理所限,切割后绝大多数的秸秆碎屑为细长的片状而非粉末状,可供微生物附着的比表面积仍旧很大,还田后的土壤空隙大于正常水平,跑墒现象严重,严重影响下季作物播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切割秸秆实现农作物秸秆就地还田的机械设备,能够实现秸秆精细切割,从而提高秸秆还田后腐解效率。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通过切割秸秆实现农作物秸秆就地还田的机械设备,包括收割装置,收割装置连接有切割系统,切割系统连接有负压及喷洒装置。
本发明的特点还在于,
收割装置包括支撑框架,支撑框架上沿机械的前进方向的反向依次设置有收割头、导向喂料装置、切割系统的入口。
支撑框架上的靠近机械的前进方向的前端开口,且中间设置有中部分离引导架,两侧分别设置有一边缘引导架,收割头包括在支撑框架上呈中部分离引导架左右对称设置的多个转动驱动转盘,所有转动驱动转盘均位于两个边缘引导架之间,每个转动驱动转盘上均同轴固定有收割盘,导向喂料装置为具有齿形边缘的转动装置,转动装置包括左转动装置和右转动装置,左转动装置和右转动装置在支撑框架上呈中部分离引导架对称设置,切割系统的入口位于左转动装置和右转动装置远离收割头的一侧,切割系统的入口的宽度大于左转动装置和右转动装置之间的间隙,左转动装置和右转动装置的转动方向相反,且均为向背离中部分离引导架方向转动。
位于中部分离引导架同侧的转动驱动转盘之间的支撑框架上还设置有辅助引导架,收割盘为齿型边缘,收割盘上罩有外罩。
转动驱动转盘以及转动装置的转动轴均垂直于地面,且转动装置的直径小于收割盘的直径。
切割系统包括一管状的支撑壳,支撑壳的一端连接切割系统的入口,支撑壳的一端连接负压及喷洒装置,支撑壳内沿秸秆流流向依次转动设置有第一压块轮组、第二压块轮组、切割刀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琳,未经李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923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缝合器(直柄式)
- 下一篇:一种可除杂的秸秆粉碎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