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下机器人及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90844.X | 申请日: | 2017-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568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苏宇;熊靖武;张吉;乔路;孙江龙;王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C11/52 | 分类号: | B63C11/52;B63H5/00 |
代理公司: | 无锡松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16 | 代理人: | 朱亮淞 |
地址: | 720021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下 机器人 及其 方法 | ||
1.一种水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平台(39)、底座支架(40)、摆动底座(15)、旋转底座(16)、摆动底座舵机(19)、转台(18)、云台摆动支架(24)、水压传感器(38)、水压传感器支架(26)和云台(36);
两对称分布的所述底座支架(40)垂直安装于所述承载平台(39)台面;所述摆动底座(15)可转动支撑于两所述底座支架(40)之间;水平设置的所述摆动底座舵机(19)通过舵机支撑(28)安装于其中一个所述底座支架(40)上,且所述摆动底座舵机(19)与所述摆动底座(15)驱动连接,摆动底座舵机(19)可驱动摆动底座(15)沿舵机轴转动;所述旋转底座(16)垂直设置于所述摆动底座(15)台面,所述转台(18)底端可旋转设置在所述旋转底座(16)上,舵机驱动装置可驱动转台(18)整体沿旋转底座(16)旋转;所述转台(18)顶端还阻尼铰接连接有一对所述云台摆动支架(24);所述云台(36)支撑设置于所述云台摆动支架(24)上;所述云台(36)上还设置有若干水下推进器(13);还包括水压传感器(38),所述水压传感器支架(26)设置于所述承载平台(39)上,所述水压传感器(38)支撑设置于所述水压传感器支架(26)中;
若干所述水下推进器(13)分别包括第一推进器(2)、第二推进器(8)、第三推进器(11)、第四推进器(5)、第五推进器(3)、第六推进器(7)、第七推进器(9)和第八推进器(6);
所述云台(36)为方形平台结构,所述第一推进器(2)、第二推进器(8)、第三推进器(11)和第四推进器(5)分别竖向安装于所述云台(36)的四顶角处,且所述第一推进器(2)、第二推进器(8)、第三推进器(11)和第四推进器(5)的推进方向共同朝上;
所述第五推进器(3)、第六推进器(7)、第七推进器(9)和第八推进器(6)分别水平安装于所述云台的四边中点处,所述第五推进器(3)位于所述第七推进器(9)对侧,且第五推进器(3)和第七推进器(9)的推进方向相同;所述第六推进器(7)位于所述第八推进器(6)对侧,且第六推进器(7)和第八推进器(6)的推进方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卡箍片、副卡箍片和卡箍固定座;所述水下推进器(13)为管式螺旋桨推进器,所述水下推进器(13)的主管体夹套于所述主卡箍片和所述副卡箍片之间,且所述主卡箍片和副卡箍片通过紧固螺栓夹紧所述主管体;所述主卡箍片上还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通过卡箍固定座固定安装于所述云台(36)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云台的台面还平行支撑设置有相机平台(10);所述相机平台(10)上安装有相机支架(20)和发光面板(4);所述发光面板(4)平行设置于所述相机平台(10)上侧,且发光面板(4)的发光面朝上;
还包括摄像机本体(22),所述摄像机本体(22)通过阻尼铰接件(21)与所述相机支架(20)阻尼铰接连接;所述摄像机本体(22)的摄像头(23)为双目摄像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支架(40)包括安装板(27.2)和支撑板(27.1);所述安装板(27.2)与支撑板(27.1)呈L形垂直拼接,所述安装板(27.2)平行固定于所述承载平台(39)上;所述安装板(27.2)与支撑板(27.1)通过加强筋(17)固定连接;两对称安装板(27.2)平行间距设置;
所述摆动底座(15)为U形框体结构,所述摆动底座(15)两侧部可旋转支撑在两所述安装板(27.2)上,所述旋转底座(16)安装于所述摆动底座(15)的U形框底所在承载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平台(39)底部四角处安装有砝码脚(14),所述砝码脚(14)为金属重物砝码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水下机器人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
悬停或竖直升降方法:同时关闭第五推进器(3)、第六推进器(7)、第七推进器(9)和第八推进器(6);启动第一推进器(2)、第二推进器(8)、第三推进器(11)和第四推进器(5),通过控制四个推进器的推力大小来控制机器人的升降和悬停;
横向运行:需要横向运动时,先用上述方法控制机器人悬停,并且保持第一推进器(2)、第二推进器(8)、第三推进器(11)和第四推进器(5)的状态不变,然后启动第五推进器(3)和第七推进器(9)驱动机器人横向推进运动;
水平转向方法:在横向运行过程中,需要转向时,先停止第五推进器(3)和第七推进器(9),待机器人到悬停状态后,同时缓慢启动第六推进器(7)和第八推进器(6)使机器人横向旋转预定角度然后停止第六推进器(7)和第八推进器(6)的运行,然后重新启动第五推进器(3)和第七推进器(9);
斜向升降方法:在机器人保持上升或下降运动的同时,驱动第五推进器(3)和第七推进器(9)使机器人做斜向升降运动;
水底调整云台姿态:机器人缓慢下降至水底后,承载平台(39)下部的砝码脚(14)稳定陷入水底,此时通过各舵机控制转台(18)水平旋转和摆动底座(15)摆动来调整云台姿态,来进一步的调整摄像机的拍摄角度,同时还可以瞬间驱动第五推进器(3)和第七推进器(9)的正反转来使云台摆动支架(24)和转台(18)之间的阻尼铰接转动一定角度,用来进一步调整云台姿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工业大学,未经西安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9084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