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讯及电力支架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90739.6 | 申请日: | 2017-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328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吴连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连翔五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3/04 | 分类号: | H02G3/04 |
代理公司: | 杭州宇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3231 | 代理人: | 张宇娟 |
地址: | 314303 浙江省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讯 电力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管子、电缆或护管的支撑技术领域,具体的为一种通讯及电力支架。
背景技术
管廊,即管道的走廊。综合管廊即为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讯,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它是实施统一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建于城市地下用于铺设市政公用管线的市政公用设施。
现有的管廊一般包括管廊本体,在管廊本体内形成一个隧道空间,并在隧道空间内安装用于支撑各种工程管线的支架。现有的支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使用要求,但是需要采用螺纹紧固件等固定件固定,在密闭的隧道空间内,则会导致支架安装效率低下等问题,不便于使用。
如公开号为CN20219415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方管廊支架,它主要包括支架体,所述支架体主要由底架、固定架和层架组成,所述固定架连接在底架上形成一个直角状,层架分层连接在固定架上。这种传统的管廊支架均采用螺纹紧固件固定,装配麻烦,且螺纹紧固件长时间使用后容易生锈,导致支架拆装困难。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讯及电力支架,不仅能够满足使用要求,而且具有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和可靠性好的优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通讯及电力支架,包括立架和层架;
所述立架包括立架本体,所述立架本体上间隔设有装配孔,所述装配孔包括位于上部的宽孔段和位于下部的窄孔段,所述宽孔段的宽度大于所述窄孔段的宽度;
所述层架包括层架本体,所述层架本体包括水平层板,所述水平层板的一端设有装配结构,所述装配结构包括限位段和配合段,所述配合段位于所述限位段面向所述水平层板的一侧;所述限位段的宽度小于等于所述宽孔段的宽度、并大于所述窄孔段的宽度;所述配合段的宽度与所述窄孔段的宽度匹配;所述水平层板的两侧分别设有与所述立架本体限位配合的侧挡边,所述侧挡边靠近所述装配结构的一端端面与所述配合段靠近所述限位段的一端端面之间的间距等于所述立架本体的厚度。
进一步,所述侧挡边与所述水平层板垂直。
进一步,所述侧挡边的宽度沿着所述水平层板指向所述装配结构的方向逐渐增大。
进一步,所述立架本体的两侧分别设有宽度大于等于所述限位段长度的立挡边,两侧的所述立挡边之间形成包裹区域。
进一步,所述立架本体两端分别设有用于将其安装固定的安装孔。
进一步,所述配合段的长度与所述立架本体的厚度相等。
进一步,所述配合段的宽度与所述窄孔段的宽度相等。
进一步,所述层架本体上间隔设有用于帮扎带的绑孔。
进一步,所述宽孔段和窄孔段在沿着所述立架本体长度方向上的中心线重合。
进一步,所述限位段和配合段的中心线重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的通讯及电力支架,通过在立架上间隔设置装配孔并在层架上设置装配结构,如此,使用时,将限位段插入到宽孔段内,并使配合段与窄孔段对齐,而后向下移动层架,将配合段插入到窄孔段内,利用限位段和侧挡边同时实现在立架本体前后两侧的限位,即可实现层架的安装固定,不仅能够满足使用要求,并具有结构简单、承重力高等优点;层架可根据需要设置为多层并安装在不同的装配孔内,且整个支架结构中不需要螺纹紧固件,可靠性更好。本发明的通讯及电力支架具有耐腐蚀的优点,特别适用于地底阴暗的管廊内,即可用于海绵城市地下管廊系统。
使用过程中,层架收到竖直向下的重力F重,而立柱对侧挡板施加水平力F1,F1相对于层架与立柱之间的装配点之间的扭矩与重力F重相对于层架与立柱之间的装配点之间具有扭矩相等,同时,立柱还对限位段施加与F1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作用力F2,如此,即可将层架收到的重力转换为水平拉力F1和F2,能够有效提高层架的承载力。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发明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本发明通讯及电力支架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立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详图;
图4为图2的B-B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连翔五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连翔五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907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