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薄镁合金电子件压铸专用脱模剂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88070.7 | 申请日: | 2017-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980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俞威;阿部聪;林丽静;谭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尤希路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启东尤希路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3/00 | 分类号: | B22C3/00 |
代理公司: | 南通市永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2100 | 代理人: | 葛雷 |
地址: | 226264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薄 镁合金 电子 压铸 专用 脱模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薄镁合金电子件压铸专用脱模剂。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推出的手机、手提电脑等超轻、超小、超薄型IT电子产品,其外观壳体都使用树脂材料铸造。树脂材料密度小、成型简单,但也存在弊端:一是废旧壳体无法再分解利用,严重污染环境;二是随着IT产品超薄化的进一步发展,壳体强度和刚性难以满足要求。对此,近年来业内推出了树脂壳体的替代品──镁合金壳体。由于镁合金壳体具有密度小、强度高、散热性和屏蔽性好、可回收再利用等突出优点,所以一上市就备受瞩目和青睐。但由于成型技术中不可缺少的助剂──脱模剂的研究开发相对滞后,所以目前国内镁合金壳体铸造厂仍普遍使用普通脱模剂脱模,从而严重制约了镁合金壳体超薄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目前国内也有一些厂家在研发生产镁合金电子件压铸用的脱模剂,但由于、技术落后等原因,普遍存在着脱模性差(吸附量<0.5mg/100cm2)、润滑性差(摩擦系数>0.25)、溶汤流动性差(100cm2钢板延展面积<28.2cm2)等问题,导致镁合金电子件脱模困难、成型慢、表面发黑、凹凸不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优良润滑性能、脱模性能、耐热性能的超薄镁合金电子件压铸专用脱模剂。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超薄镁合金电子件压铸专用脱模剂,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
八甲基环四硅氧烷乳液 25-35%
有机硅改性苯丙乳液 15-25%
石蜡基矿物油 1-5%
棕榈油 1-3%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3-6%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 1-3%
磷酸钠 2-5%
羟基甲基聚苯乙烯树脂 2-5%
苯并噻唑啉酮 0.3-0.8%
纯水 余量。
所述的超薄镁合金电子件压铸专用脱模剂,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
八甲基环四硅氧烷乳液 30%
有机硅改性苯丙乳液 20%
石蜡基矿物油 3%
棕榈油 2%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4%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 2%
磷酸钠 3%
羟基甲基聚苯乙烯树脂 3%
苯并噻唑啉酮 0.5%
纯水 余量。
本发明优点:
1. 配方选用保温性能优异的水性聚合树脂分散剂(替代传统使用的合成酯)配伍,提高产品的脱模性能(经试验,在400℃高温加热条件下,脱模剂稀释60倍后喷涂在SPCC钢板上,其吸附量≥1.0mg/cm2;TGA热重实验,有效成分含量≥50%)。
2. 配方选用高粘度矿物油和植物油复配(替代传统使用的有机粉剂),提高产品的润滑性能(经试验,在150℃高温条件下,产品摩擦系数≤0.158)。
3. 配方选用具有长碳链(C8-C10)和带苯环结构的改性硅乳液(替代传统使用的二甲基硅乳液),提升产品的延展性(经试验,100cm2钢板延展面积可提升到40.3cm2)。
使用不使用重金属、芳香烃等有毒有害物质(选用性能优良、生物可降解度高、对人和环境友好的可替代物质),产品急性经口毒性LD50≥5000mg/kg,急性吸入毒性LC50≥5000mg/m3,无呼吸道粘膜刺激,安全卫生质量高。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超薄镁合金电子件压铸专用脱模剂,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
八甲基环四硅氧烷乳液 30%
有机硅改性苯丙乳液 20%
石蜡基矿物油 3%
棕榈油 2%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4%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 2%
磷酸钠 3%
羟基甲基聚苯乙烯树脂 3%
苯并噻唑啉酮 0.5%
纯水 余量。
实施例2:
一种超薄镁合金电子件压铸专用脱模剂,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
八甲基环四硅氧烷乳液 25-35%(例25%、33%)
有机硅改性苯丙乳液 15-25%(例15%、24%)
石蜡基矿物油 1-5%(例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尤希路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启东尤希路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尤希路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启东尤希路化学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8807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发动机壳体的锻造工艺
- 下一篇:一种新型覆模砂灼烧室